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农委2001年及“十五”期间旱作节水农业指导意见的通知

  (4)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强水源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抗春旱能力,2001年抗旱坐水种面积达到153.33万公顷,旱田喷灌达到27万公顷,无喷滴灌条件的地方要推广包括“小白龙”在内的管道输水技术;大力发展井旁经济,争取“一户一亩效益田”全部实现水浇化。同时,努力扩大保护地滴灌和微灌面积。
  (5)推广化控抗旱技术。玉米、大豆全部实行种子包衣,扩大FA旱地龙等新型抗旱剂、保水剂使用面积。
  2.水田节水技术措施。
  (1)采取机械节水措施。因地制宜推广免耕轻耙、旋耕整地、旱整地等节水技术。在缺水的冲积土、冷浆水稻土田块采用免耕轻耙,可节省泡田水70%,秧苗扎根深,根系活力强,活秆成熟,成熟度好。
  (2)采取农艺节水措施。选用丰优201、丰优301等水稻耐旱品种,实行早、中、晚熟品种搭配,避免泡田和插秧期争水;全部采取旱育苗和简塑盘钵育苗,控制播种量,稀播育壮苗;改大水漫灌为“浅-湿-干”间歇灌溉方法。通过节水栽培,节约用水30%以上,节水栽培面积达到23.33万公顷。
  (3)采取工程节水措施。加强和完善灌溉工程设施,有条件的地方可用水泥等防渗材料对干、支渠进行衬砌,利用旧塑料薄膜铺垫田间斗渠、毛渠,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在灌溉过程中的渗漏和流失。
  (4)采取化控节水措施:使用保水剂和抗旱剂,插秧前做蘸根处理,增强水稻的抗旱性。
  三、保证措施
  (一)加强领导,搞好宏观调控。各级政府要把旱作节水农业纳入到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日程,作为建立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基地、确保粮食生产能力、增强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政府的统一部署,各司其职,通力协作,确保旱作节水农业的顺利发展。
  (二)完善旱作节水农业体系。要逐步建立健全抗旱预警系统、专家咨询系统、机艺结合技术运用和储备系统、旱作农业和节水技术计算机数据库。在抗旱工程建设上,各地要加大对抗旱节水农业的投入。
  (三)建立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从今年起,在我省半干旱类型区、雨养类型区和缺水水田区建设6个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各地在抓好示范区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发挥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面上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推进农业机械化与旱作节水农业的有机结合。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与农机化示范区相结合,尽快提升旱区农业机械化的整体水平。特别是要抓紧大型农机具的更新与配套,使农机具适应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的要求,切实做到农机、农艺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