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儿童与教育
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跨世纪人才为目标,提高基础教育水平,构建儿童素质教育体系,保障儿童受教育权利,全面提高儿童教育素质。
(一)主要目标
--普及学前教育
--高质量普及12年教育
--提高基础教育整体水平
--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二)策略措施
1.加快教育立法,完善教育督导机制。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加大教育执法力度,推进依法治教进程,增加全社会教育法制观念,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受教育环境。
2.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基础教育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予以保障。
3.加大教育投入,保证教育投入“三个增长”。逐年提高财政教育投入,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4.扩大教育规模,满足学位需求。在城市规划布局中,优先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快新校建设步伐,制定有关政策,完善流动儿童就学制度,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5.建立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与学前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加强对全市学前教育机构的指导、检查、评估,办好示范性幼儿园;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多形式地发展学前教育事业。
6.加大基础教育结构调整力度。实行初、高中分离办学,试办普教、职教双通道的综合高中和九年一贯制的示范学校。全面普及高中,增加优质高中学位,提高办学质量。
7.继续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力量办学健康发展。义务教育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学前教育以政府办学为骨干,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普通高中教育在继续发展公办学校的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办学。
8.实行“联体办学”,实现社区教育资源共享。利用名校的辐射作用,采取联合社会力量共同办学的模式,带动提高社区内学校、幼儿园整体办学水平,使所有儿童享有优质教育服务。
9.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制定和实施《深圳市中小学现代化建设基本标准》,新建学校一律按照标准建设,至2005年,现有公办学校力争全部达标。
10.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尽快建成深圳教育网络平台和远程教育系统。
11.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提高教科研水平,充分发挥科学研究对教育教学的指导作用。
12.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把课程改革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构建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突出科学、法治和人文精神的地方课程和学校(园)课程体系框架,初步形成有深圳特色的课程体系。
13.构建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儿童全面素质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适应中小学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制度,推动素质教育整体目标的实现。
14.加强学校(园)的体育工作。学校要创造条件,为儿童提供必要的体育活动设施和场地,组织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保证中小学生在校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锻炼时间。制定有效措施,提高学生体育达标率。
15.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建立校(园)长公开选拔和任用等制度,提高现有中小学(园)长和教师的学历层次,建立以教育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为重点的考核制度。
16.加大家庭教育工作力度。建立多元化的家长学校办学体制,加强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创建一批示范性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互动作用;建立市、区两级社区儿童家庭教育服务指导中心,为儿童和家长提供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17.完善扶贫助学制度,保障困难家庭儿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18.发展特殊教育。建设布局合理的特殊教育机构,保障残障儿童受教育的权利。设立社区学前特殊儿童服务机构,为特殊儿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19.加强校园内活动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校园内活动设施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学校和社区活动设施的互补作用,实现资源共享。
(三)具体指标
┏━━┯━━━━━━━━━━━━━━━┯━━━━━━━┯━━━━━━━┓
┃ │ 达标时间 │ 2005年 │ 2010年 ┃
┃序号│目标、指标 │ │ ┃
┠──┼───────────────┼───────┼───────┨
┃1 │普及学前教育 │ │ ┃
┠──┼───────────────┼───────┼───────┨
┃(1) │学前儿童入园率(%) │98 │>98 ┃
┠──┼───────────────┼───────┼───────┨
┃2 │高质量普及12年教育 │ │ ┃
┠──┼───────────────┼───────┼───────┨
┃(2) │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 │100 │100 ┃
┠──┼───────────────┼───────┼───────┨
┃(3) │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 │100 │100 ┃
┠──┼───────────────┼───────┼───────┨
┃(4) │小学适龄儿童辍学率(%) │0.5 │0.3 ┃
┠──┼───────────────┼───────┼───────┨
┃(5) │初中入学率(%) │100 │100 ┃
┠──┼───────────────┼───────┼───────┨
┃(6) │初中辍学率(%) │1 │<1 ┃
┠──┼───────────────┼───────┼───────┨
┃(7) │高中教育普及率(%) │98 │>98 ┃
┠──┼───────────────┼───────┼───────┨
┃(8) │高中阶段入学率(%) │98 │>98 ┃
┠──┼───────────────┼───────┼───────┨
┃(9) │高中阶段辍学率(%) │<2 │<1.5 ┃
┠──┼───────────────┼───────┼───────┨
┃(10)│残障儿童入学率(%) │96 │98 ┃
┠──┼───────────────┼───────┼───────┨
┃3 │提高基础教育整体水平 │ │ ┃
┠──┼────────────┬──┼───────┼───────┨
┃ │ │幼儿│15%达到市一级 │20%达到市一级 ┃
┃ │ │园 │3%达到省一级 │5%达到省一级 ┃
┃(11)│校(园)办学水平 ├──┼───────┼───────┨
┃ │ │中小│20%达到市一级 │30%达到市一级 ┃
┃ │ │学 │15%达到省一级 │20%达到省一级 ┃
┠──┼────────────┼──┼───────┼───────┨
┃ │ │小学│90 │>90 ┃
┃(12)│学生德育教育考核优秀率 ├──┼───────┼───────┨
┃ │(%) │中学│80 │>80 ┃
┠──┼────────────┼──┼───────┼───────┨
┃ │ │小学│90 │>90 ┃
┃(13)│学生体育达标率(%) ├──┼───────┼───────┨
┃ │ │中学│95 │>95 ┃
┠──┼────────────┴──┼───────┼───────┨
┃(14)│幼儿园教学设备设施配备合格率 │95 │>95 ┃
┃ │(%) │ │ ┃
┠──┼───────────────┼───────┼───────┨
┃(15)│中小学教学设备设施配备合格率 │95 │98 ┃
┃ │(%) │ │ ┃
┠──┼───────────────┼───────┼───────┨
┃4 │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 │ ┃
┠──┼───────────────┼───────┼───────┨
┃(16)│市、区两级社区儿童家庭教育指导│30 │50 ┃
┃ │机构建立率(%) │ │ ┃
┠──┼───────────────┼───────┼───────┨
┃(17)│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办学率(%) │96 │98 ┃
┠──┼───────────────┼───────┼───────┨
┃(18)│家长学校达标率(%) │90 │95 ┃
┠──┼───────────────┼───────┼───────┨
┃(19)│市级示范性家长学校(所) │10 │15 ┃
┠──┼───────────┬───┼───────┼───────┨
┃ │ │0-3岁 │90 │95 ┃
┃ │ ├───┼───────┼───────┨
┃ │儿童家长家教知识知晓率│幼儿园│98 │>98 ┃
┃(20)│(%) ├───┼───────┼───────┨
┃ │ │小学 │98 │>98 ┃
┃ │ ├───┼───────┼───────┨
┃ │ │中学 │95 │>9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