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州市青山碧水蓝天工程计划(1996年-2000年)

广州市青山碧水蓝天工程计划(1996年-2000年)
 (1998年3月10日 穗府〔1998〕14号)

  一、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经济一直以较高的速度增长,特别是在市委、市政府提出用1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后,我市的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步入了一个新的重要发展时期。与此同时,广州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强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广州市环保工作努力适应这一新的形势,紧紧抓住工业污染防治这个重点,积极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努力推行各项环境保护政策,有效地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但是,广州市的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生活污水排放量以年平均8%的速度递增,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排入珠江,城区河段多次发黑发臭,饮用水源受到严重威胁;大气环境面对煤烟型和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双重压力,我市已被国家列入酸雨控制区的范围,市区气溶胶污染严重,空气浑浊,热岛效应强烈,日照时数锐减;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落后,工业危险废物积累量越来越多,已对环境构成潜在威胁;城市绿地不足,分布不均,生态环境不佳。这些问题,如不认真加以解决,势必严重制约我市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按照《中国21世纪议程》和全国第四次环境保护会议的要求,确定到本世纪末,广州市青山碧水蓝天工程计划的环境保护目标是:到2000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主要工业污染源得到治理,第三产业和生活污染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城市空间布局上各主要功能区环境功能日臻清晰,环境有所改善,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取得初步协调。从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角度来看,这只是一个起码的要求,但就我市目前严峻的环保形势而言,要实现这一有限的目标,仍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广州市青山碧水蓝天工程计划,是“九五”期间广州市重大环境保护项目安排的依据,是《广州市环境保护规划》在本世纪的实施方案,也是正在编制中的《广州21世纪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各有关部门必须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把环保工作做为现代化战略任务来完成。
  编制本工程计划,旨在针对我市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通过组织与实施一系列重大环境保护工程,提高我市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使城市环境质量不再恶化,部分环境质量指标有所改善。
  本规划编制遵循以下原则--
  目标原则:从实现本世纪末环境保护目标的要求出发,选择必须实施的优先项目。
  突出重点原则:集中有限的资金,选择对环境质量有重大改善的重点项目。
  总量控制原则:服从总体环境保护目标,保证基础设施和支柱产业优先发展,对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控制。
  经济技术可行原则:根据环境污染的实际状况和经济发展的阶段与经济实力情况,实事求是地安排技术条件成熟的环境保护项目。
  经济、社会、环境、环境效益统一原则:不仅要考虑项目实施的经济效益,而且要注重项目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三者能很好地结合起来。
  广州市青山碧水蓝天工程计划第一期(1996年至2000年)重点项目共118项,总投资预计118.08亿元,其中包括正在进行的2000年前需完成40亿元的交通改造工程(总投资63.13亿元)及15亿元的城市燃气工程。(总投资40亿元)。
  在第一期计划中,青山工程计划6项,投资5.28亿元;碧水工程计划58项,投资30.56亿元;蓝天工程计划39项,投资64.10亿元;固废处置计划15项,投资18.08亿元。
  本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灵活地安排相关项目的进展时序,并采取滚动式的实施措施。
  二、青山工程计划
  (一)绿地生态现状。
  广州市在城市建设的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中,绿化建设水平不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近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园林公园被严重侵占,生活居住区绿地明显不足,难以形成质量较好的生活环境。白云山风景区是广州的“市肺”,对于改善广州市区的空气环境质量有重要作用,但一些单位乱占、乱建、蚕食白云山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几年来愈演愈烈,最近才得到一定的控制。石场的滥采现象十分严重,全市近郊有315个石场,已整治的仅26个,由于石场的开采管理不严,林地毁坏,水土流失,自然生态景观受到严重破坏,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污染问题。各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建设没有能够很好地开展起来,不仅如此,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城市中某些建设现象侵入已建成的自然保护区并扩展蔓延,构成对自然保护区的严重威胁。
  (二)青山规划目标。
  坚决控制住白云山的违章侵占现象,改造与完善白云山的林相,营造流溪河和珠江两岸、城市十大进出口的绿化防护带,关闭近郊国道两侧石场并进行绿色垦复,建设17个各类型自然生态保护区,市区公园首先要杜绝侵占增加居民憩息休养的空间。要增加绿化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在市区内,特别重视建立以人为中心、以生活居住区绿化为主体的多层次绿化体系。
  (三)工程措施。
  1.从化流溪河2万公顷的水源涵养林和保护区建设工程:每年从广州自来水费中安排1000万元专项用于从化市流溪河保护,其中包括温泉、吕田蓄能电站、流溪河水库、黄龙带水库四个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面积为1.72万公顷,投资3306.14万元。这四个保护区的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从化市温泉自然保护区,面积2280公顷,投资558.85万元;
  从化吕田蓄能电站自然保护区,面积534公顷,投资103.62万元;
  从化流溪河水库水源林自然保护区,面积8986公顷,投资1743.67万元;
  从化黄龙带水源林自然保护区,面积4800公顷,投资900万元。
  2.花都、增城、番禺等县级市以及海珠、白云、芳村等区的12个水源涵养林和各个类型保护区建设工程:总投资2754万元,总面积1.38万公顷,具体内容如下:
  花都梯面王子山自然保护区,面积1867公顷,投资362.29万元;
  花都芙蓉嶂水库水源林保护区,面积920公顷,投资178.52万元;
  增城大封门自然保护区,面积3134公顷,投资608.15万元;
  增城百花林水库保护区,面积2807公顷,投资544.70万元;
  番禺龙穴岛自然保护区,面积160公顷,投资150万元;
  番禺横档岛文物古迹保护区,面积115公顷,投资100万元;
  番禺莲花山文物古迹保护区,面积233公顷,投资120万元;
  番禺大虎岛自然景观和咸淡水鱼类产卵场保护区,面积760公顷,投资180万元;
  海珠区新界果树木保护区,面积1334公顷,投资120万元;
  白云区罗岗果树木文物古迹保护区,面积2000公顷投资150万元;
  白云区金鸡窿人工林生态保护区,面积359公顷,投资140万元;
  芳村区葵蓬洲人工生态花果林保护区,面积140公顷,投资100万元。
  3.白云山林相改造工程:投资3000万元,在白云山风景区21平方公里范围内,实施白云山林相改造工程计划。通过营造针阔叶混交林,改变单一的林相结构,强化其生态功能,提高其对广州市区空气环境质量的改善作用。将白云山建设成为具有亚热带特色的多树种、多结构、多层次、多色彩和多功能的森林公园。
  4.流溪河水源保护林工程:每年投资500万元,在流溪河水源保护区沿河两岸纵深100米~300米范围内,建设流溪河水源保护林,净化水源,保护流溪河水质,减少由于城市化过程在流溪河两岸的扩展所导致的城市地表径流对水源的污染。
  5.珠江白鹅潭至猎德段两岸绿化林带工程:每年投资500万元,在珠江广州河段前航道白鹅潭至猎德段两岸,建设绿色林带和沿河两岸绿化景区。建设组团之间、大功能区之间的绿化隔离带。
  6.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每年投资9772.7万元,建设12.12万公顷生态公益林,占林业用地的70%。
  7.城市公园建设工程:按1000米~1500米的社会服务半径设置城市公园。到2010年,新增城市公园46个,使公园总数达到102个。近中期主要恢复长洲岛的中山公园、仲凯公园和大沙地乐苑公园以及海珠区的庄头公园;扩建改建滨江西河滨公园、桂园;新建滨江东公园、二沙岛水上公园、东风公园、燕岭公园、白云山的三台岭公园、七星岗古海遗址公园、赤岗塔公园、琶州公园和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小公园、花地湾居住区公园。
  8.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化用地必须与主体项目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完成,并纳入物业管理。市区开辟大片公共绿地(各区均要有1~2片)
  三、碧水工程计划
  (一)水环境污染现状。
  由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剧增,导致我市水环境有机污染十分严重。1995年工业废水排放30930万吨,比1990年的37246万吨有所减少,1995年工业废水处理率86.9%,工业废水中的污染物COD排放比1990年减少51.8%;但城市污水排放量急剧增长,从1990年的51451万吨增加到1995年的74228万吨,年均递增7.6%,1995年城市污水占废水总排放量的70.6%。表征水环境有机污染状况的氨氮和溶解氧两项指标不断恶化,珠江广州段水环境中氨氮浓度持续上升,从1990年的1.44毫克/升增加到1995年1.92毫克/升,与水体执行标准0.5毫克/升相比,超标近3倍,溶解氧浓度从1990年的3.60毫克/升下降到1995年的2.8毫升/升,远远低于水体执行标准5毫克/升的要求。珠江广州河段黄沙至猎德区间已多次出现发黑发自现象,西航道水质污染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对西线水源的威胁不断加剧。如果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状况没有大的改变,珠江广州河段的水环境有机物污染仍将进一步发展。
  (二)碧水工程计划目标。到2000年,排入珠江广州河段的有机污染物略低于1995年的水平,珠江广州段水质有机污染状况有所改善。有毒有害污染物如重金属、酚、卤化物保持在地面水I类标准。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质,除溶解氧、氨氮、石油类以外的指标达到或接近国家地面水的I类水质标准。
  (三)工程措施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