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其它工作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负责与其职能相关的科普工作。
第八条 县级以上科学技术协会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
科学技术协会组织、指导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承担政府委托的科普工作,协助政府制定科普工作规划,为政府科普工作决策提供建议。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在科普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科技、教育等有关部门对在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和指导老师,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科普的内容与形式
第十条 科普的主要内容:
(一)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提倡科学决策;
(二)介绍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成果;
(三)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新产品;
(四)普及信息技术知识;
(五)推广农业适用技术知识;
(六)普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和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的科技知识;
(七)普及有关医药卫生保健、优生优育、婚姻、殡葬、商品使用等日常生活中的科技知识;
(八)其它科普知识。
第十一条 科普的主要形式:
(一)举办科学技术活动周、科普讲座、专题报告和科普展览;
(二)创作、编写、出版科普作品或者读物;
(三)组织经常性的文化、科技、卫生等面向基层的科普活动以及新技术推广和技术竞赛等活动;
(四)开展各种科技咨询、服务、培训和试验示范等活动;
(五)创建各种类型的科普基地;
(六)开展科技发明、科技制作,组织科学考察和科普夏令营等活动;
(七)其它形式的科普活动。
第三章 科普组织与科普工作者
第十二条 科普组织是指以科普工作为主要职责的各级科学技术社会团体、各类群众性组织和有关单位。
科普工作者是指从事科普工作的专职和非专职人员。
第十三条 科普组织与科普工作者享有以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