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工作。
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对西安的历史事件、地名典故、诗词歌赋、地方戏曲、传统工艺、饮食文化、民风民俗等文化遗产,进行搜集、整理、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
第八条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是全社会的责任。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义务。
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市民的保护意识。
第九条 鼓励社会各界、国内外组织和个人,以投资、捐赠等形式参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对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人民政府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
第十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制定保护图则。
第十一条 市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编制古遗址区域、古城墙及其以内区域、历史文化风貌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实施性详细规划。
第十二条 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应当突出保护明城的完整格局,显示唐城的宏大规模,加强周秦汉唐重大遗址保护管理,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二)注重保护古城历史风貌、城市格局和空间环境,体现古城特色;
(三)按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要求,严格控制建筑的高度、体量、色彩和风格;
(四)适应城市居民现代化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需要。
第十三条 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实施性详细规划,应当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组织专家论证。
第十四条 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保护图则,报经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实施。
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实施性详细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实施性详细规划批准后,应当向社会公布。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性详细规划和保护图则需要作局部变更和调整的,应当按原批准程序报批并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