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十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信息化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到“十五”期末,全市城市固定电话普及率达60%,农村电话普及率15%。人均带宽拥有量达到0.8KB/人,每千人拥有计算机数80台。有线电视用户达40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8%。信息产业基础设施投资占全部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达到5%,信息指数达到60%以上。信息产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供技术、装备和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信息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著提高。
  市民信息化素质大幅度提高。到“十五”期末,城区中小学计算机教学普及率达到90%左右,乡镇以上公务员计算机培训率到达100%,企事业单位职工计算机培训率达到70%。

三、信息化的主要任务

  1、推进政务领域的信息化
  在政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覆盖区市党政机关的计算机网络,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原有的信息系统进行改造、扩充、升级;积极推动职能和政务公开,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政务管理现代化奠定基础,政府各部门应积极主动地去适应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发展,应用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的文件传递向综合业务逐渐发展,争取在全国率先实现政务信息化。2002年底前,基本实现面向企业和公众业务上网进行和政府内部办公的电子化及网络化。在此基础上,到2005年,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宽带传输、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从而基本实现政务信息化。
  依托南宁公用信息平台,建立联接各区县、市属各部门的信息网络,整合各职能部门网站节点,并在此基础上组建“南宁在线”政府网站,加快建设宽带政务网络系统,全面实现南宁市政务网的宽带化,全面、准确、及时地向社会公开政务信息,在此基础上开展各种交互式业务。最终实现本市各机关面向企业和社会的行政审批、行政监督和对公众服务等政务工作开始在网上运行。建成一批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信息数据库,构造区域性信息生长源。信息网络建设应在目前条件较好的基础上,着眼于长期发展的需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2、加快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信息化
  建设南宁市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完整的城市建设基础数据库系统。包括全市的土地资源、水利资源、房产资源状况,城市生态环境状况以及地下管线、市政建设、绿化、环保情况及全市地图信息等基础数据。
  城市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在城市规划设计、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配置和城市建设审批等方面实现信息化管理。在市政管理部门还包括对煤、水、气、及城市交通状况进行调控、调度的信息系统及城市生态环境的监控系统。以及在公共收费管理部门,大力推行一卡多用的IC卡系统。在公交部门实现统一的IC卡自动收费管理。
  3、促进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化
  公共服务事业,包括公安、交通、消防、防洪、防震、护林防火、人民防空等,要以南宁城市应急联动系统为主干网络,健全全市安全应急信息系统,安全网络进小区、进家庭,并拓宽领域,开展多层次的安全保障服务。加快建设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医院资源资讯系统、远程医疗保健服务系统、药品管理信息系统等,全面提高市民的医疗保健服务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就业及生活保障方面,要建立和完善以南宁市人才信息网为核心的人才需求系统、社会保障和生活救助管理系统等。
  4、推动工业领域的信息化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生产工艺,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实现管理方式系统化;改进信息系统;实现知识管理网络化;改变营销手段,实现商务运营电子化。
  应用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企业的内联网与外联网,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信息利用能力,改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方式,发展电子商务,减少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在中小企业中推广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单元技术;提高工业企业CAD、CAPP、CAM的普及率与覆盖率;图档管理电子化;重点产品要进行优化设计;大、中型企业,尤其是机电制造业的企业不仅要应用CIMS的单元技术,更要强调以产品数据管理(PDM)为中心的系统集成,大力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逐步实现企业信息化。
  建立企业与产品数据库系统和全市工业运行状况的信息系统。包括全市工业企业和产品的基本情况、企业财务状况、经济效益、劳动工资状况等信息。建立质量技术监督信息服务系统,包括各项国际、国家标准,各种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法规的查询、检索和电码电话防伪系统工程等。
  5、抓好农业领域的信息化
  建立农业的基础数据库和现代农业信息系统。为“菜篮子”、“米袋子”工程和建立现代农业经济服务。包括农业产销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业统计信息、乡镇企业信息和农业的预测、预报信息系统,既面向农业领导决策服务;也面向农业企业、乡镇企业及广大农民经营服务。
  6、狠抓商贸、旅游领域的信息化
  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商贸流通业,推动商贸流通体系向输出性商贸业转变。大中型商贸企业要建立物资购销存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建立商业、外贸信息资源体系和相应的数据库系统。加快全市各大、中型商场商品信息互联网络的建设,优化南宁市商贸体系的购物环境;汇集外经、外贸和外资以及商务活动等方面的动态数据信息,汇集国内外商务方面的各种政策、公约、协定等,构造优越的商务环境。在推广商业增值网和外贸EDI应用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基于因特网的现代电子商务。
  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要实现旅行社、宾馆、旅游景点、交通、出入境管理等旅游相关部门和金融结算系统、航空订票系统和国际有关网络联网,包括为旅客游览、交通、食宿、安全提供服务的全程的信息、服务、查询系统及文娱、体育等信息系统。为旅游者提供全程查询和预订服务,为把我市建设成国际性旅游城市提供基础保障和良好的旅游环境。
  大力提高各旅游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旅游从业人员的信息应用水平;利用城域网络平台实现全市旅游相关部门计算机联网;实现在因特网上进行旅游订房、订票、旅游景点及项目的查询,进行南宁的交通线路的查询;在因特网上进行南宁市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的宣传,使旅行社能够利用网络实现宣传、组团、交通工具预订、客房预订、结算等一条龙服务,同时旅游者能在境内外查询南宁及周边地区的旅游景点、文化历史、人文地理、交通工具、宾馆、旅行社情况,在网上进行电子结算,改善我市的旅游服务环境。
  7、完善金融、财政、税收及工商管理领域的信息化
  建设完善的金融信息资源体系和各个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的信息应用系统;继续完善银行卡信息交换网络,实现全市大部分商业银行联网,并和部分大商场实现直联。各银行和商业的自动取款(出纳)机(ATM机)和POS机都要进入银行卡网络系统。实施金融智能卡(IC卡)应用试点工作。完善金融证券和期货的信息网络系统。
  建立一个完善严密的政府财税和工商管理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建设好金融财税网,广泛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严密国税、地税的税收征管和稽核,严格财政和工商管理,密切财、税、工商部门及金融部门资金的协作和信息共享。
  8、加速科技、教育领域的信息化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