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市或者同一县的行政区域内执行同一低保标准。
第二十三条 低保资金由各级民政部门根据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际需要,于每年年底前提出下一年度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自治区财政应当根据市、县(市、区)财政状况、低保资金投入情况和低保对象数量,给予适当补助。自治区财政给予市、县(市、区)的低保资金补助,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四条 财政部门应当将低保资金列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科目,纳入财政社会保障补助专户管理。民政部门实行分帐核算、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
第二十五条 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提供捐赠、资助。
受赠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公开接受捐赠的情况和受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具体负责受赠财产发放的街道办事处和镇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应当将本辖区受赠财产的发放数量、受益的低保对象名单向本辖区居民公告。
第二十六条 各级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应当加强对低保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安排低保工作经费,并对基层低保工作人员给予适当补贴。
第五章 低保对象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七条 低保对象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和身份证,有权享受下列优惠:
(一)子女进入国办托、幼儿园(所)的减半收取保育费;进入国办小学、初中上学的免收杂费,进入国办高中学习的减半收取学杂费;
(二)在国办医院就医时免交挂号费;
(三)租用公有住房,其承租房屋租金标准,按照国家和所在市、县(市、区)规定的优惠政策执行;
(四)办理有关行政许可证,一次性减半交纳工本费;
(五)参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劳动技能培训,免交培训费;
(六)住房由单位内部供暖的,单位减半收取或者免收供暖费;
(七)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八)国家、自治区和所在市、县(市、区)给予的其他优惠待遇。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制定不低于前款规定的优惠措施,抚助低保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