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品种结构调整
减少生猪、蛋鸡,稳定肉禽、奶牛,适度发展特种水产和食草类动物,大力培育种源型、创汇型养殖业及饲料、兽药等相关产业。
(1)提高优质种畜禽和种鱼生产能力
高标准、高起点建成上海市良种猪技术推广、测定及数据处理中心;完善梅山、枫泾等优良地方种猪的保种繁育基地。
加强和完善已有的国家级上海家禽育种中心。祖代蛋鸡全国市场占有率争取超过40%,祖代黄羽肉鸡的全国市场占有率争取超过15%。
提高上海奶牛育种水平,积极扶持上海良种肉牛育种,推进胚胎移植产业化,增加高产优质冻精产量,全国市场覆盖率达到30%。
提高中华绒螫蟹等特种水产的良种繁育水平。
(2)提高优质畜禽和水产品出口创汇能力
巩固和扩大出口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和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强和提高深加工能力。重点发展肉禽、供港活猪、特色营养蛋、特种畜禽产品和水产品出口。
(3)提高优质饲料、兽药生产能力
重点发展以维生素为主的饲料添加剂等饲料工业。按照GMP标准,增强兽药生产能力,增加出口份额。
3、数量结构调整
本地畜禽生产总量调减30%,规模化畜禽场控制在700家左右,畜禽粪便年均每亩承载量控制在1.5吨之内。
生猪年出栏从470万头逐步下调到250万头左右,减少45%;鲜蛋年产量从1.6亿公斤逐步下调到1.2亿公斤,减少25%;肉禽饲养量稳定在1.6亿羽左右;奶牛饲养量稳定在6万头左右;淡水产品稳定在16万吨左右。
本地生产总量调整以后,调减的部分逐步实现异地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搞好畜禽粪便治理,推进生态化建设
1、按照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适度养殖区和异地养殖区的分区布局规划,通过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生态化的治理手段,全面部署综合治理工作,建立一个种养业互相依存、互相促进良性循环的高效生态养殖系统。
2、扶持一批有机肥料加工企业,充分利用畜禽粪便资源,生产有机生物肥料,替代化肥使用,逐步修复土壤环境,促进整个农业向生态化、可持续方向发展。
(二)提高畜产品竞争能力,推进市场化建设
按照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吸纳社会资本参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盘活存量资产,扩大增量空间,增强养殖企业发展活力,促进畜产品升级换代。
1、提高优质安全畜产品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