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务目标:
——加强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工作,使全社会进一步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努力满足残疾人的文化需求,为残疾人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提高残疾人的综合素质。
——发挥残疾人特殊艺术、体育的作用,展示才华,增进沟通。
——广泛开展残疾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生活,使残疾人的文化活动融于社会和社区。
——加强残疾人体育人才选拔和训练;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使上海残疾人竞技体育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主要措施:
1、充分发挥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的作用,宣传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心,努力反映残疾人生活和残疾人事业,营造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舆论环境。
2、巩固和发展残疾人宣传文化阵地,办好电视、广播中的残疾人专题栏目,增加影视配音字幕,创办面向残疾人的期刊和出版读物。
3、改善市盲人有声图书馆的办馆条件,使其逐步具有声音、影像、盲文等种类的残疾人综合性图书资料馆,为各类残疾人服务。
上海图书馆增设盲人阅览室,其他有条件的展览馆增设盲文标设牌。
4、各级各类公共文化娱乐和体育场所要修建无障碍设施,为残疾人提供服务,方便残疾人参与文化、体育活动。
5、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成立特殊艺术专业委员会,办好残疾人艺术团。举办市残疾人文艺汇演,动员广大残疾人积极参与,展示特殊艺术才华,力争在第五届全国文艺汇演中取得优秀成绩。
6、组织各类残疾人因地制宜地参加群众性体育运动,增加体育康复和健身活动项目,提高残疾人的身体素质。
7、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加强对残疾人体育的指导和扶持,充分发挥各级残疾人体育协会作用;建立残疾人骨干运动员的培养体系,采取分散和集中强化训练相结合的办法,增加项目、突出重点,使总体水平保持国内先进行列;办好第六届市残疾人运动会,组团参加第六届全国残运会和第三届全国特奥会,争取优异成绩。
(七)社会环境和设施建设
任务目标:
——倡导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树立文明进步的社会风尚;逐步提高残疾人福利水平,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的社会环境。
——努力构筑符合国际惯例的残疾人生活环境,改建和新建一批能为残疾人提供特殊服务的基础设施。
主要措施:
1、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宣传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在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增加人道主义、自强与助残等内容。
2、建立和完善志愿者助残制度,逐步在大中专及职业学校学生中开展志愿者活动,使志愿服务纪录成为就业、升学的必须条件;大力表彰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认真组织“全国助残日”和“国际残疾人日”等重要活动,逐步在服务行业中普及聋人手语,让社会更大程度了解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
3、各区、县要将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列入发展计划,在今后三年内完成建设项目。已有的社区服务中心和体育文化设施要增设残疾人的活动场所,使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空间不断拓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