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通知

  农村移民要坚持库区区县就地安置与外迁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自找门路安置相结合,多渠道扩大移民安置容量,积极主动做好出县市内安置、出市外迁安置工作。处理好生活安置与生产安置的关系,因地制宜,广开门路,多途径就地安置移民。调整承包土地安置移民,调整农业结构,建设生态经济园,发展经济林果业、牧业、渔业安置移民;开发优势资源,吸收资本、技术、人才流入,兴办二、三产业,引导农村移民转移。改革库区户籍管理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农村移民到库区城镇购房定居,投资置业。
  加大外迁安置的力度。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努力完成农村移民外迁安置10万人的任务,其中出市外迁安置7万人,出县市内安置2万人,自主外迁安置1万人。在国家统一协调组织下实施外迁。总结和推广外迁移民工作经验,巩固外迁移民的成果。
  17.加快库区城镇搬迁和淹没工矿企业结构调整。坚持城镇迁建与库区城镇体系建设相结合,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确保巫山、奉节、云阳、万州、开县、忠县、丰都、涪陵、长寿两区七县县城和淹没集镇的迁建。在城镇搬迁中有计划地建设道路、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和环保设施,配套建设生活及社会服务设施。加快港口码头复建,加快库区坍岸和滑坡治理。
  企业迁建以构建库区新的工业体系为目标,坚持扶优扶强一批、破产关闭一批、发展壮大一批相结合,“十五”加快1397户淹没工矿企业的搬迁和结构调整。资产重组和关闭1008户产品没有市场、技术装备落后、资不抵债、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运作,大力推进389户规划企业的迁建。加快完成135米水位线以下的677户工矿企业搬迁和结构调整。广辟就业门路,切实做好淹没企业职工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确保库区社会稳定。
  18.加快库区经济发展。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库区面临的各种问题。在加快发展中促进移民迁建,在移民迁建中加快经济发展。结合企业迁建调整,积极主动吸引国内外优势企业,对库区搬迁企业进行嫁接重组,培植一批名特产品和明星企业,形成新的经济支撑点。依托库区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加快发展旅游经济;有计划地开发矿产资源、水能资源、种养殖业资源,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强库区综合经济实力。
  19.抢救和保护库区文物。三峡库区文物古迹是中华民族的宝贵历史财富。要坚持“重点发掘、重点保护”的方针,与三峡工程建设和移民工作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移民迁建的选址要尽量避免与文物保护发生新的矛盾,避免文物遭受人为破坏。搞好移民迁建中的文化设施建设。
  五、基础设施
  20.建设和完善综合交通体系。以公路和铁路建设为重点,打通出口,完善市域网络,强化枢纽节点,提高通达深度和快捷程度。
  推进出口大通道、国道主干线、重要联络支线、省区(市)际断头路建设,建成主城外环高速公路,初步形成以国道干线为骨架、省道一级和二级公路为主体的放射状快速公路网。2005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2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689公里;高等级公路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比重达到19%,实现乡乡通公路和85%的行政村通公路。建成上海至成都国道主干线万州─梁平─长寿段、重庆至湛江国道主干线上桥─崇溪河段、国道212线重庆─合川高速公路和重庆─广安高速公路。围绕“市内8小时交通”目标,完成国道重庆至长沙公路涪陵─秀山段的改扩建、上海至成都国道复线万州─巫山段公路的改扩建、巫溪─奉节和城口─开县公路的改扩建。开工建设重庆─遂宁高速公路。抓紧规划建设江津─昆明高等级公路,力争开工建设江津至合江段。推进连接都市圈外围组团高速环路的建设,以及綦江─万盛─南川武隆干线公路的建设。统筹规划,加快建设区县连接国道的重要支线,省际间的断头路,区县境内的重要省道、县道。加大扶贫公路和旅游公路的建设力度。
  建成达万铁路、渝怀铁路和遂渝铁路。开工建设上海至重庆沿江铁路(涪)万枝段,建设南川─涪陵地方铁路,扩能改造国家南北大通道包头至柳州铁路安康─重庆─贵阳段,推进沟通西南西北的兰州─重庆铁路的前期工作。改造重庆铁路枢纽,建设江北新客站、兴隆场编组站。
  加快形成以三峡水库大通道为主轴的水上运输网络。重点抓好重庆港改扩建和三峡库区淹没港口复建。建成九龙坡大件码头,完成长寿、涪陵、万州等库区港口复建和改扩建,建设重庆港寸滩集装箱码头、重庆港汽车滚装码头和危险品码头。加大长江干流和嘉陵江、乌江航道整治力度。
  完成江北国际机场航站区建设,建成万州五桥机场,开工建设黔江舟白机场。增加国际国内干线航班,发展支线航空业务和通用航空业务。
  建成兰州至重庆成品油输油管线、忠县至武汉天然气输气管线。
  加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充分发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功能。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滚装运输、冷藏运输。以安全、快捷、舒适为重点,提高客运服务质量。
  21.建设市政基础设施。按照规模合理和功能配套的要求,以改善生活和发展环境为目标,规划和建设城市快速交通系统、给排水系统、供电供气供热系统、照明灯饰系统、绿化美化系统,进一步改善现代大都市城市功能。
  加快城市交通系统建设。围绕“主城半小时交通”目标,建设城市快速道路网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成主城区两江滨江路工程、牛角沱嘉陵江复线桥、城市轻轨较场口至新山村线。开工建设长江王家沱大桥、长江菜园坝大桥和长江渔洞大桥。加快北部新区路网建设。加快一批地区中心城市的城市交通建设。推进城市轨道朝天门至沙坪坝线、四公里至新牌坊线建设。
  加快建设和改造城市给排水系统。建成江北梁沱水厂二期工程,开工建设丰收坝水厂和主城区净水系统工程,基本建成三峡库区城镇供水系统,加快建设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供水工程,提高城镇供水普及率,全面提高供水质量。完成世界银行贷款重庆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唐家沱污水处理厂和鸡冠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加快建设一批城镇特别是库区沿江城镇污水处理厂,保护三峡库区水质,为2010年库区总体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创造条件。推广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技术,建设和改造城镇排水系统。
  加快建设城市垃圾处理系统。建成黑石子垃圾处理场、长生垃圾卫生填埋场和同兴垃圾处理场,基本控制主城区垃圾、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加快建设一批城镇特别是库区沿江城镇垃圾处理场,减少垃圾对水体的污染,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改善城市垃圾收运方式,广泛实行城市垃圾袋装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和利用,逐步实现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
  加快建设城市绿化美化系统。推进主城区城市景观建设,显现山城、江城和山水园林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重点建设重庆植物园、铁山坪森林公园、歌乐山森林公园、洋河公园等骨干公园,增加街头绿地及小游园,加快建设一批主题公园。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城镇绿化美化系统,共同构建起市域城市绿化体系。
  22.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开源节流并举,加快建设水资源供给体系。大力兴建骨干水源工程,全面完成在建17座中型水库;基本建成我市第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的大型水利设施开县鲤鱼塘水库,开工第二座大型供水工程大足玉滩水库,积极作好南川金佛山水库和垫江龙滩水库的前期工作;动工建设忠县白石、彭水三江口和巴南丰岩等中型骨干水利工程。抓好西部供水工程。在严重缺水地区因地制宜兴建小微型水利工程,积极发展乡镇供水工程,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发展农业节水工程,提高灌溉水利用率,重点抓好中型水库渠系配套工程、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项目。
  兴利除害结合,加快建设水环境保护体系。科学配置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搞好以大流域为骨干、小流域为单元、县为单位、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水土保持建设,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控制水污染物排放总量,重点保护饮用水源。切实保护好三峡库区水资源。加强主要城镇附近的江河水域、重要次级河流和重点水利工程水资源的综合治理。
  加快构建防洪抗旱减灾保障体系。建设主城区和长江、嘉陵江、乌江沿江重点中小城市防洪护岸工程,主城区、都市圈城市逐步达到防御5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酉阳、潼南、巫溪等重点防洪区县级城镇达到防御2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加强大江大河、中小河流重点地段治理和病险水库整治,提高防洪抗旱减灾能力。搞好防洪减灾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建设,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
  23.增强能源保障度。优化能源结构,实行开发与节约并重,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效益,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度。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