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以“两港三区”为重点的“一号工程”的若干意见

  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到国内外资本市场,特别是创业板上市,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
  6、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引进培养人才梯队降低门槛,简化手续,进一步拓宽引进人才渠道,在采取调动入户的同时,开展兼职、讲学、科技合作、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引进一批候鸟型、两栖型高素质人才。
  实施“新世纪人才工程”,积极引进、培养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及熟悉国际惯例的外向型人才和管理人才。“十五”期间,在本市企事业单位中培养100名45岁左右的在国内或省内领先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00名40岁以下的后备学术技术带头人、1000名40岁左右的专业技术骨干。加强职业培训、岗位培训、科技培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经营者群体,扩大适用技术人才队伍,构筑人才梯队,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
  企业和改制后的事业单位不再实行专业技术职务指标控制,可根据需要自主设置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实行低职高聘、高职低聘、只评不聘。对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实行指导性工资。在杭工作不迁户口的外地人才,其职称评定、子女来杭入学等方面,与本地人才一视同仁。
  支持发明创造。市科技三项费用每年安排100万元左右,对本市科技人员申请中国发明专利、中国实用新颖专利和国外专利的申请费给予一定额度的资助。
  7、培育发展要素市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建立健全技术、人才、产权等要素市场和评估、中介、仲裁、咨询等配套服务体系。制订要素市场交易规则,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行为,保护单位和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
  完善人才市场配置机制,拓展人才市场功能和服务范围,加大人事代理工作力度,方便人才流动。
  扩展产权交易市场功能,建设网上信息市场,活跃技术市场,为高科技企业产权的转让和技术成果的转化提供服务。
  创建一批公用和专用的高质量、大规模、动态更新的信息库,组建工业技术专用信息网和虚拟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培育杭州市科技信息网,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
  8、坚持内联外引方针,加强科技合作交流
  依托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教学、科研等资源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培育20个产学研示范工程。建立本市与浙江大学等在杭高校、科研院所长期稳定协作关系,通过举办科技合作洽谈和成果转让洽谈会、科技论坛和专家讲座,设立博士后杭州工作站,共同组建技术开发机构、经济实体等形式,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协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本市党政干部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干部的双向交流挂职制度,密切产学研关系,把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