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十五”计划的建议和市政府制定的“十五”计划纲要,确定了北京市现代化建设“新三步走”战略及“十五”期间城市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为北京建筑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十五”期间,北京经济保持9%的增长速度,城市建设的重点:一是大规模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基本完成中关村西区开发和东区科学城改造,建设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北扩工程、永丰科技园等一批重点项目。二是加快相对落后的南部城区的建设步伐,加快卫星城和郊区小城镇建设,到2005年郊区城市化率达到45%以上,不断完善城市发展的格局。三是加快重点功能区建设,基本完成商务中心区、金融街及其他商业、文化、物流和城市广场、公共绿地等重点功能区建设,增强城市的服务功能。同时建成国家大剧院、首都博物馆、国家奥林匹克体育公园等标志性建筑。四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重点,完成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地铁5号线、地铁八通线以及高速公路、城市快速道路和环路快速联络线等一批城市交通建设项目,“十五”期间新增轨道交通运营线路85公里,新建和改建道路227公里,新建公路733公里。同时要完成陕北天然气进京市内扩建工程、官厅水库饮用水源恢复工程、第十水厂等一大批水、电、气、热和环保等基础设施工程。五是在住宅建设方面,到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达到18平方米,基本完成城区危旧房改造。此外,如果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还会建成相关体育场馆及相应配套服务设施。
  “十五”期间,北京建筑市场逐步全面开放是大势所趋,不仅要向国内进一步开放,也要加大向国外开放的力度;不仅建筑施工要开放,勘察、设计、监理和材料设备采购等各环节都要开放,这种全方位的开放,将使北京建筑业面临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严峻的挑战。主要是:
  (一)对完善市场管理的压力很大。北京建筑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必然要求北京有一个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和市场经济规律的良好的市场环境。目前,北京建筑市场在管理体制、法制建设、运行机制、中介服务、造价政策和社会担保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需要做大量的改革和完善工作,这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
  (二)市场竞争强度进一步加大。国外和国内建筑企业更多地进入北京市场,必然会使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而且进入北京的国外和国内企业较多的是实力雄厚、水平较高的大型企业,因此,竞争强度会进一步加大。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人们对建筑产品的功能、质量、环境、配套设施和施工中减少噪声及扬尘污染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竞争层次进一步提高。
  (三)北京建筑市场的容量有限。“十五”期间,北京虽有较大的城市建设任务,但仍然存在“僧多粥少”的问题,北京建筑企业除努力提高在北京建筑市场的占有率以外,还必须到国际和国内市场上寻找新的发展空间。目前,北京建筑企业在体制、机制、技术、管理、质量和效益等方面都不完全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需要,必须有突破性的提高,否则,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利。
  (四)人才流失是对北京建筑业的很大威胁。外国企业进入北京承包工程、投资开发房地产、从事中介服务和其他商务活动,首先会高薪聘请国内的高素质人才,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吸引和留住人才,必然会出现高素质人才的流失,从而削弱北京建筑业的竞争力。
  三、“十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