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宜兴氵鬲湖平原区
本区位于宜兴氵鬲湖周围地区,有高亢平原和低洼圩区,是宜兴的鱼米之乡,农业生态环境条件好,适合发展无公害粮菜和水产品生产。规划建成5万亩水稻、1万亩小麦、4万亩油菜无公害生产、2.5万亩蔬菜无公害生产基地和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5万亩。
(五)锡澄平原区
本区属经济发达地区,大部分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尚可,经过综合措施改良,能达到无公害农产品(食品)基地的要求,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示范区。本区拟加快建设生态畜禽规模养殖基地和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1万亩,同时建成9万亩水稻、2.5万亩小麦、4.5万亩油菜和2.5万亩蔬菜无公害生产基地。
四、主要措施
(一)科学规划,综合治理,提高农业环境质量
无公害农产品(食品)生产基地应连片规划,面积超过500亩(粮油1000亩以上),形成较大的区域规模。基地周围3公里内不得有污染企业和其他污染源,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必须符合《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食品)标准》产地环境要求的规定。市农业环境质量监测中心、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要求,进行农田水利、绿化等项目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广多种形式的生态农业建设模式,提高农业环境质量。对地域开阔,但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尚可的,在加强工业“三废”治理的同时,大力实施生态农业技术,使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较快的整治改良,逐步达到《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食品)标准》产地环境要求,创造条件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二)加大品种更新力度,加快示范推广进程
无公害农产品必须有较高的安全性,也要有好的营养性和商品性。因此,在品种利用上,要根据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以提高品种品质和综合抗性为目标,走引、育、繁、推一体化之路,加快品种优质化进程,提高品种利用的科技含量,按照国家或部颁优质标准选用种源,优质稻米应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小麦达到国家优质标准或专用标准,双低油菜的芥酸含量小于2%,硫苷含量小于40毫摩尔,茶叶品种以无性系良种为主,生猪以三元杂交猪为主,禽类以高抗病疫能力品种为主,水产品以名、特、优、新、稀为主。通过选用抗病、抗虫品种,生产环节中合理使用农药、兽药、添加剂和生长激素,减轻环境污染,减少农产品中的农药、兽药及有毒有害物的残留量。对转基因品种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三)优化管理技术,控制农药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