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按标准建设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
建设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首先要按无公害水产品产地标准要求,把握环境质量,基地要形成规模,养殖面积一般在5000亩以上,在生产过程中,对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实行全程严格监管,鼓励基地开展生态养殖,同时加强对水源、水质、土壤、空气、周围环境及生产投入品的监管,严格按照渔业标准组织生产,合理使用水产良种、肥料、饲料、渔药,建立疫病检疫和测报制度,控制外来污染和自身污染,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可靠。
(七)建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
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开发是全程标准化作业的过程,必须加快建立一整套卫生安全质量的管理体系。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的检测和监控,未经检测合格的地方,不得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名义,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检测合格的基地,发生新的环境污染事故,又无法立即治理的,取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资格。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基地)的资质管理,企业(基地)不仅要环境质量合格,还要建立完整的卫生安全质量生产管理规程,所有从业人员都要经过培训,持证上岗。无公害农产品加工企业人员还要符合《
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投入品的规范管理,尽快出台一批推荐使用或禁止使用的农产品种苗、肥料、饲料、农药、兽药、渔药等名录,明确使用操作规程,加大全程监控力度。加强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建立基地和批发市场以速测为主,市(县)、区级以抽测为主,市级以系统检测为主的卫生安全质量检测网络,提高检测水平,建立健全各类农产品检测制度。严格检测把关,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予以爆光,并取消“无公害农产品”资格。
(八)逐步推进市场准入,切实保护和支持无公害农产品发展
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管理,积极推进市场准入,经严格审查合格,通过认证的,授予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加快无公害农产品加工、包装的研究,加强包装和标志管理。鼓励多元投入,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开设无公害农产品专柜、专店、专市,形成产、供、销一体化机制。到2005年进入超市、大型批发市场的大宗农产品都要具有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加快制订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十五”期末,基地上的无公害农产品制订技术操作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的面要达到80%,并成区域的树立品牌,扩大品牌农产品的规模,维护品牌权益,提高品牌信誉度,创建名牌,增强市场竞争力。严把市场检测关,不符合无公害标准的农产品,一律不许进入专卖区,对假冒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行为,坚持予以取缔和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