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实施“人才工程”和“培训工程”。进一步加强与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的合作与联合,多方式,多渠道引进和培养在某一领域有带头和领先作用的带动型人才。采取委培和在职选送等途径,加快培养步伐。积极筹建山东农业大学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园,引进更多的高层次人才。继续办好与清华大学、山东农业大学联合举办的农业研究生班。有重点地选拔青年科技人员到国内外高等院校进行深造培养。通过多种形式,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队伍。充分利用中等专业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及农广校、农函大等教育阵地,对农村青年进行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 进一步加快实施“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利用各种渠道全面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继续搞好“绿色证书”教育,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尽快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充分发挥市农业专家顾问团的作用,在人才引进、技术指导、技术培训上加大工作力度。
(四)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
淄博市农业技术推广若干规定》,认真对照检查在“三定”工作中还存在的问题,以开展农业科技年为契机,采取有力措施,健全完善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重点在提高人员素质,增加技术推广经费,改善服务手段上狠下功夫,确保各级农技推广机构在机构改革中得到加强和完善。在农业科技推广中要实行专业队伍与农民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相结合,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建立农技推广的多元化机制。
(五)改革农业科技体制,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市及区县要大胆对农业科技体制进行改革,建立机构布局科学、学科结构合理、队伍精干高效的农业科研开发体系,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按照市场农业的要求,积极对农业科研机构进行优化重组,加快推进科研生产一体化。积极支持农业科研单位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创办科技企业,培育技术创新主体,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引导和鼓励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积极组建各类农业技术协会、研究会等科技中介组织,加快农业技术、信息、成果应用的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集团的协作,扩大与国外农业科技企业的联合,突出抓好淄博维生种苗公司,加快我市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步伐。
(六)逐步建立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继续抓好“金农工程”、“农技电波入户工程”和“农业科技110”。在与区县联网的基础上,今年每个乡镇都要实施“金农工程”,尽快实现市、区县、乡镇三级联网。中国农网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农业网站,各类农业企业和示范园区要积极做好加入中国农网的工作,实现与全国其它信息网站连接,形成网上信息发布、科技推广、产品销售、宣传招商的信息平台,不断加强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利用,加快实现农业的信息化。
(七)努力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各级政府要努力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从2001年开始,市级科技三项费用要向农业倾斜,提高农业所占比例。努力增加对农业科技的信贷投入,重点用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扶持农业科技企业发展。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引导和鼓励集体、企业、农民和社会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同时积极争取与国外的科技合作,吸引外资投入农业科技,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