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初步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贷款担保体制。累计为200户(次)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担保贷款总额4亿元。
  (五)建成工业投资市场,建立和完善投资项目库,初步形成市场化的中小企业投资体制。为400户(次)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投资服务。
  (六)建立全市技术创新服务支撑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善中国技术创新青岛网,构建网上技术交流交易市场。为400户(次)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
  (七)初步建立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干部培训体制,为中小企业培养500—1000名优秀经营管理人才。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完善体系,打好基础。2000年底前,建立中小企业工作组织领导体制、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组织管理运行机制,抓住中小企业急、难问题,做好服务工作。
  第二阶段:推出精品,争创名牌。2001年底前,全面落实试点方案,开展服务精品工程,选树一批优秀服务单位、服务标兵和服务精品项目,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第三阶段:完成试点,全面推进。2002年10月份,全面完成试点工作任务,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运行和管理模式基本形成,适合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环境基本形成,中小企业急、难问题得到较大改善。对两年的试点工作进行考核评价,总结经验,找出问题,由试点转为正常工作。
  四、工作措施
  (一)建立中小企业工作组织领导体制
  成立青岛市中小企业工作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小企指委),负责协调、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试点工作。
  (二)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运行管理机制
  青岛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是在市中小企指委的领导下,由市经委具体负责,以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市担保中心、市投资咨询中心、市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青岛)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五个中心”)为主体,联合40余个服务单位和21个工作分站组成的综合性协作式社会服务体系。服务体系按照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逐步提高规范化水平。
  建立规范的工作制度。制订服务公约和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评价认证标准,建立服务流程工作制度,规范服务体系管理。按照服务体系的特点和性质,制订简单、明了、易记的服务公约。在服务体系中实行服务卡片流程制,对企业来电、来函、来访及处理情况进行全程记录,明确首问责任和回访跟踪责任,确保企业进入服务体系就能得到满意的服务。由市中小企业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制定相应资质标准,对服务体系成员单位进行资格认证,并将合格单位确定为“青岛市中小企业定点服务单位”。对在为中小企业服务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政府主管部门予以表彰奖励。对不合格单位进行限期治理,对在限期内未达要求的予以淘汰,以保证服务体系始终高质量运转。
  加强服务体系舆论宣传阵地建设和服务设施建设。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服务公约、服务流程和服务指南,创造条件在新闻媒体设置专栏、专题节目,广泛宣传服务体系和中小企业工作情况,为服务体系树形象、创品牌做好先导。建立并逐步完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以中国技术创新青岛网为基础,加强网络硬件建设,在服务体系内部建立局域网,设立电脑查询系统和电子显示屏等现代信息传递装置,扩增信息采集渠道,为服务卡片流程制提供软硬件支撑,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全面、快捷、适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