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地板配线系统:采用地板配管、地板线、地毯扁平线、蜂窝式线槽等配线系统。
8)天花板配线系统:在天花板内留有一定的空间供将来配线使用。
9)电源插座:容量:办公室宜按30VA/平方米以上设计。
数量:办公室宜按10个/10平方米以上设置
(插座必须带接地极)。
3.3.9人员配备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归属单位必须配备能保证系统良好运行的管理和操作人员。附件二本办法用词说明
A.1为便于在执行本办法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A.1.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A.1.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A.1.3表示容许稍有选择,在条件容许时应首先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A.2条文中指明必须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
附件三
深圳市建筑智能化系统筹级评定办法条文说明
1 总则
1.1随着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各类建筑物提供的服务功能和如何对建筑进行科学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目前,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兴建日益普遍,为了适应这一需要,使人们对建筑智能化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并为建筑智能化系统综合评级提供具体的依据,有必要及时制定《深圳市建筑智能化系统等级评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1.3《办法》为工程建设单位提供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等级标准的评定依据,相关的国家和地方的设计规范和规程是本《办法》实施的基础。
1.4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基本内涵是通过综合配置建筑内的各功能子系统,以计算机网络和综合布线系统为基础,全面实现对通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大楼内各种设备(空调、供热、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电梯、消防、安全技术防范)等的综合管理。《办法》围绕了这一框架的构成具体展开,其中把作为大楼管理自动化系统的主要于系统(火灾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安全技术防范)以及作为确保智能化系统运行可靠基础条件的供电系统等分别单列。
《办法》的条文制定是以办公楼和商住楼类建筑智能化系统为典型需求模式,其他特定使用功能的各类智能建筑也可参照使用。
1.5《办法》中根据各类建筑的服务功能、管理要求等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评定标准由高至低划为甲、乙、丙三级。并对构成系统的配置和应用场合分别具体予以划档分级,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各类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组合需要加以综合考虑,进行综合评级,其中部分系统可以局部升档或适当调整。
2 一般规定
2.1综合布线系统
2.1.2系统要素
1)基本型:条文中“一个信息插座”为一个单孔插口的信息插座。
2)增强型:
(1)条文中“不少于两个信息插座”为一个双孔或多孔插口的信息插座(也可分为两个以上的双孔插口的信息插座)。
(2)“每一个工作站(区)内每个信息插座均有独立的水平配线电缆引至楼层配线架”意思为每一个工作站区每一个(8芯)信息插孔均有一条8芯(4对铜芯双绞电缆)电缆引至楼层配线架。
2.2网络与通信系统
2.2.1基本要求
在大厦内的网络与通信系统主要有二大类,一是通讯主干网,二是资源局域网。
通讯主干网:
通讯主干网是大厦内外信息交流的于道,是整个智能化系统与外界进行网络通讯的主要出入通道之一。
资源局域网:
资源子网是大厦各子系统运行的基本环境,一般为微机局域网。资源子网可以通过主干网实现相互之间的连接,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实现网络互连。
2.2.2系统要素
1)根据大楼业主管理的需求,建筑物内设置程控交换系统后,可开设许多为大楼内用户(租用户)服务的功能和业务,并连通一系列数据通信接口,以提高大楼服务等级水平。
2)微小区域无绳通信(电话)系统通常使用在城市公共电话通信网络上,并作为有线电话的无线延伸。当在建筑物或建筑物楼群内使用该系统时,可设置二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独立设置系统主机,主机中继线与本地公共电话网联网;另一种是作为大楼程控交换系统连接的附属设备。无绳手机具有自己独立的电话号码,通话者在大楼内系统覆盖的范围内,通过系统的收发基站来实行双向通信。
7)建筑物内、外各信息传输网和网络管理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
(2)建筑物内应有信息传输网,即建筑物内应有以综合布线为物理介质的信息传输网。
(5)为保证通信的安全与畅通,每一建筑物连接外围电话网络和数据网络的中继线缆宜采用两条不同走向的中继线缆,分别连接到附近两个不同的通信分局。
2.3建筑设备控制系统
2.3.1基本要求
近年来国内新建了不少高层建筑,高度达100M以上,层数达几十层,建筑面积数万平方米。内部有大量的电气设备、空调设备、卫生设备等,这些设备多而散:多,即数量多,需要控制、监视、测量的对象多,多达凡百点到上千点;散,即这些设备分散在各个层次和角落,如采用分散管理,就地控制、监视和测量,工作量难以想象。为了合理利用设备,节约能源,提高效率,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自然提出了如何加强设备管理的问题。
自动控制、监视、测量是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的三个方面。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后可以大量节省人力、物力和能源,并能随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能量的变动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