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有地段医院预防保健科功能(不包括院内感染控制,可以分流到其他职能部门或单独设立科室)由新设立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来实施,管辖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达三家以上的医院,可以设立社区健康服务部,统筹管理全院的社区健康服务工作,社区健康服务部同时完成本部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工作。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院、慢病院等业务指导机构要对我市即将实现的服务体系变革进行专门研究,主动适应新的卫生服务体制,主动调整工作方式,不要当改革的旁观者,更不要因为观念落后而成为改革的障碍。
按照“二级网”的架构,将计划免疫、妇幼保健、慢病管理等任务转移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来实施,最大限度地方便社区居民;市、区各业务指导机构更要按照新的服务体系的要求,从具体实施转向业务管理工作,根据社区规划做好业务规范、培训、指导和监督等工作。
我市原有的地段医院服务体制是根据当时缺医少药的条件建立其来的,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和卫生事业的发展,这种以医院为中心的服务体制的弊端已越来越明显。比方说外来人口计划免疫已成为工作的难点,由于他们在健康意识、经济条件、行为习惯、住房、交通以及免疫能力等多方面与常住居民存在较大差异,这些人往往不会主动到医院接种,是造成漏种的主要原因;妇幼保健工作同样如此,由于无法准确地掌握孕产妇、儿童的基数,不到医院接受服务的人群往往就是高危管理对象,因此无法进一步提高整体卫生服务系统的效率和效果。早些年,有人担心将妇幼保健、计划免疫、慢病管理落实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会给原有系统造成影响,但四年多的实践充分证明这种担心完全是不必要的,即使在交接过程中出现短暂的、操作上的衔接问题,只要我们做好培训、指导工作,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马上就能够胜任,而且会从更高的层次去开展服务,大幅度提高整体质量。
开展社区健康服务工作,各单位要根据社区健康服务的特点,合理配置社区健康服务资源。首先是人力资源,我们不要将医院内专科服务的思路直接套到社区,不要求每一项具体工作都要专职人员,要做到一人多能、一人多职,实行团队合作,同时要转变观念、加强培训、改善知识结构和服务技能。其次是其他资源配置,配置的依据和标准是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目标任务,实现六位一体服务要以采用适宜技术为主,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主要提供基本健康服务,因此,一方面要防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走向高精尖的象牙塔,配置X光机等大型医疗设备,特别是在有社区经济支持时,我们不要纯粹受到经济的诱导而造成资源的浪费,以至方向的偏离。另一方面要防止重复建设,因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实施六大任务,牵涉面比较广,因此各条线都要求配置基本的设备,这是合理的,我们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建设时已经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现有的资源,只要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是基本可以满足要求的,因此没有必要再搞重复建设。目前,我市最突出的问题是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1998年市卫生局已经投入使用的社区健康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将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六大任务和药品、财务、人员、各项报表等各项管理整合在同一套软件之中,实现网络信息共享,完全能够满足社康中心各项业务发展的要求,经两年多在全市一百多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实际使用,达到了正规化、规范化的要求,效果非常理想,该系统于二OOO年六月正式通过卫生部的评审鉴定,受到卫生部和省卫生厅领导和专家的肯定。但仍有一些业务指导单位要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重复安装一些单项业务管理软件,造成信息不能共享,工作人员重复输入、重复投资、重复劳动,达不到六位一体工作要求。基层单位面对多个婆婆,无所适从,对此意见越来越大,强烈要求我局做好统筹工作,实现一网多用,避免资源重复和浪费。因此,我在这里强调一下:健康教育、卫生防疫、妇幼保健、老年保健、财务、药品、医疗急救等各专项业务指导机构,一定要从大局出发,从落实六位一体的工作出发,从基层单位的承受力出发,根据各项业务规范,不要搞重复建设,根据各自的职能制订并向基层单位公布信息联网的接口标准,方便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上报和下载信息,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