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首府文化建设的意见

  18、发挥各类文化公益事业全方位、多样化的渗透作用,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各地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电影公司、文化馆(站)、新华书店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在保证开展经常性社会服务的基础上,每年都要积极围绕党委和政府的年度中心工作,至少开展一次综合性的社会文化服务活动。要加强社区和乡镇文化建设,各地要根据实际,积极创造本区域的群众文化活动模式,逐步形成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群众文化活动体系,如创办广场文化,利用周末或节假日,由机关、企业、学校、街道、乡镇等单位和团体组织干部、职工、学生、居民、农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达到宣传人民、教育人民的目的。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节庆活动,组织好昭君文化节、那达幕草原旅游节、元宵节等活动,集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传统特色与时代意识为一体,溶思想性、艺术性、群众性于一炉,丰富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
  19、培养和引进各类文化名人,发挥名人在首府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要挖掘、利用呼和浩特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充实人文内涵。通过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强化人才竞争激励机制,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培养和造就一批掌握科学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理论家,坚持正确方向、深入反映生活、受到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熟悉党的方针政策、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精通业务的出版家,紧跟时代步伐、热爱祖国和人民、艺术水平精湛的作家、艺术家。同时,充分发挥老专家、老学者、老艺术家  对中、青年人才的传、帮、带作用。要积极吸引国内外文化名人到呼  和浩特从事文化活动,使呼和浩特成为文化名人荟萃之地。
  20、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形成促进文化发展的支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我国加入WTO的日益临近,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消费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将会形成巨大的文化市场和文化消费热点。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消费的需要,而且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要从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出发,立足于呼和浩特独特而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依靠现代科学手段,加快文化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形成政府引导、民间投资、社会协办、企业经营的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建立一批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产业集团,以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重点发展教育培训、传媒广告、文化旅游、美术工艺、文体娱乐等文化产业。重视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用精品意识和市场意识引导民族文化产品的生产,创造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晶牌。
  21、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国内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要高度重视对外文化宣传与交流工作,既要精心组织民族性强、地方特色浓的文化门类和文化精品推向全国、推向世界,又要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文化名人和文化团体来呼交流、演出;比赛,使呼和浩特文化在保持自己独特个性的同时,博采众长,兼收并蓄;逐步显露现代风采。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