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进一步增强抑制我省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紧迫感。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发展,着力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钢铁工业先后淘汰落后产能350万吨,技术装备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水泥工业全面淘汰了立窑生产线,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98%以上。有色工业在国内率先淘汰了铝电解自焙槽和80千伏安以下预焙槽,吨铝综合电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70千瓦时。焦化、电石、铁合金等行业的生产能力得到有效控制。但也必须看到,我省工业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部分行业的落后产能比重仍然较高,特别是一些地方不顾资源和环境容量限制,还在盲目发展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和承接省外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转移,推进产业升级转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保持跨越式发展态势的任务十分艰巨。当前,我省工业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抓住国家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把有限的资源引导和配置到优化存量结构、培育新的增长点上来,大力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对于提高工业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实现“两大跨越”和中原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三)准确把握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主要原则。
一是突出控制总量,优化存量。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对产能过剩行业实行总量控制,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联合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升级改造力度,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二是突出分类指导,有保有控。对钢铁、电解铝、水泥等“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业,要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和盲目建设,加快淘汰落后工艺装备,发展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的新工艺和新产品,延长产业链,培育新的增长点;对多晶硅、风电设备等新兴产业,要优化产业布局,集中有效资源,支持企业提高关键环节和关键部件自主创新能力,高起点、规模化发展,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是突出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立足于新一轮国内外竞争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快培育壮大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发展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品,在抑制过剩中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四是突出市场导向,综合协调。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产品产销形势监测、分析和市场需求的信息发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企业投资收益和经济效益。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标准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协调产业、环保、土地和金融政策,形成抑制产能过剩、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合力。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