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扶持一批大型工艺美术企业集团。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点企业;围绕重点企业,着重发展一批专业配套的产业集群;以资产为纽带、以品牌为拳头,通过重组、兼并、联合等形式,组建跨地区的大型工艺美术企业集团,引领工艺美术产业整体提升与发展。
4.创建一批有影响力的工艺美术地域性品牌。以大型工艺美术产业基地、园区为依托,发挥我省工艺美术资源优势和优越的区位条件,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创出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工艺美术地域性品牌,打造标志性工艺美术场馆设施,鼓励传统工艺美术申报国家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争创名牌产品,争取寿山石等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鼓励符合条件的德化白瓷、福州脱胎漆器、龙池砚等生产企业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专用标志。
5.建立一支适应工艺美术产业化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进一步优化工艺美术的专业设置,调整工艺美术职业教育结构;鼓励校企联合,创办工艺美术实训基地;加快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育模式的改革,促进工艺美术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结合,不断满足全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需要。继续做好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工艺美术名人的评选工作,争取在2012年使我省拥有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达到35人,省工艺美术大师达到200人。
6.加强工艺美术产业和创意产业融合。工艺美术产业和创意产业有很强的兼容性和互动性,创意是传统工艺美术产业走向繁荣的基础。逐步完善工艺美术产业创意研发设计、产品生产、推广销售产业链,打造一批具有福建风格和国内外影响力的工艺美术创意品牌。建设工艺美术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培育工艺美术创意产品市场环境,形成创意引领消费,消费促发创意的良性循环,拓展工艺美术创意产品的市场空间。
四、加快我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工艺美术品生产集约化程度
1.加强产业集群、特色经济区域建设。按照适当集中、形成规模、体现特色的要求,加快建设一批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产业层次,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发挥产品特色优势和地域集群效应,形成一些相对集中的工艺美术产区;进一步加强莆田木雕、惠安石雕、德化陶瓷、泉州鲤城民间工艺、仙游古典工艺家具、安溪竹藤铁工艺、莆田上塘银饰、莆田油画框业、柘荣民间剪纸、福州漆艺、福州寿山石雕等工艺美术特色区域的影响力、辐射力,提升产业集群或集块的经济板块效应。
2.着力培育工艺美术产业基地。加快工艺美术产业结构调整,突出抓好产业基地建设,形成以重点产区为中心、优势产业为支柱、重点产品为骨干的产业体系。
一是创建全国性工艺美术产业基地。保持工艺美术生产产业化势头,发挥地域优势,加强产业集聚效益,寻找新特色,挖掘潜力,着力建设具有地方特色支柱产业的工艺美术重点产业基地,努力将惠安“中国石雕之都”、莆田“中国木雕之城”、仙游“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德化“中国瓷都”、 莆田“中国政务商务礼品特色产业基地”、莆田“上塘 中国银饰之乡”培育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艺美术产业基地,打造中国工艺美术著名地域性品牌。加强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科技设施、市场设施、商业设施、公共设施的建设,增强聚集力、辐射力、竞争力。
二是培育地域性工艺美术产业基地。重点培育福州漆艺、福州木雕、闽侯竹草编、安溪竹藤铁工艺、华安玉雕、建瓯根雕、福安银雕、寿宁陶艺篆刻、柘荣民间剪纸、松溪版画等十个工艺美术地域性产业基地,增强其对周边地区工艺美术产业的聚集力和辐射力。继续做好福州“中国寿山石雕之都”、“中国漆艺之都” 的申报工作,以及华安县申报“中国华安玉雕之都”、福安市申报“中国银雕之乡”、建瓯申报“中国根雕之乡”的各项准备工作。
3.加强工艺美术产业园区建设。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以开发建设工艺美术产业园区为突破口,重点开发建设德化陶瓷工艺产业园区、惠安崇武石雕产业园区、仙游宝泉古典工艺家具产业园区、莆田上塘珠宝产业园区、泉州锦绣庄民间艺术园、鲤城民间工艺产业园区、安溪竹藤铁工艺产业园区、闽侯竹草编工艺产业园区、华安玉石雕产业园区、建瓯根雕产业园区、仙游度尾李耕故里艺雕产业园区等工艺美术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建设实行统筹规划,重视与当地城镇规划、土地规划、旅游规划、文化规划的衔接,努力使产业园区建设成为集生产、原辅料配套、创新培训、销售展示、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新型产业园区,成为区域工艺美术产业的聚集平台、创新基地和产业发展中心,努力提升工艺美术产业园区功能。进一步扩大园区规模,改善投资经营环境,配套商务、配送、商住等设施,增强服务功能,提高产业聚集能力。
4.加快工艺美术产业专业村(镇)建设。制定规划,加强协调服务,推进工艺美术进村入户,进一步扶持发展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村镇为依托、以“能人”为骨干的工艺美术专业村。注重工艺美术企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配套建设,挖掘地方民俗文化,拉动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工艺美术专业村的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改善工艺美术专业村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培养一批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工艺美术专业户,努力把工艺美术专业村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镇。按照工艺美术产业专业化、特色化的要求,重点推进福州鼓山寿山石雕专业村、闽侯上街木雕专业村、莆田秀屿区下郑竹草编专业村、仙游坝下木雕古典家具专业村、仙游东桥铜雕专业村、莆田荔城区后洋玉雕专业村、莆田荔城区黄石井后石雕专业村、永春苏坑陶瓷专业村、惠安洛阳石雕专业村、惠安崇武五峰石雕专业村、屏南上洋头竹木工艺品专业村、建瓯徐墩根雕专业村、古田竹编专业村、霞浦竹木工艺品专业村等一批专业村(镇)建设。
(二)进一步健全工艺美术产业市场体系
1.加快工艺美术专业化和高端市场建设。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多方联动”的模式,重点加强福州寿山石文化城、惠安雕艺城、中国(莆田)工艺美术城、莆田上塘金银珠宝城、仙游古典工艺家具博览城、建瓯武夷根艺城、华安奇石玉雕城、德化陶瓷城、海峡工艺美术礼品文化城等专业市场建设,使之成为集原材料供应、产品估价、产品鉴赏、主流拍卖、产品交易、信息沟通、文化交流、金融结算、物流配送、商业购物、商务商住为一体的大型工艺美术交易平台。根据工艺美术品的艺术特性,开发高端市场。加强工艺美术市场营销体系建设,组织引导企业在国内外大中城市和旅游城市设立工艺品专卖店、专柜。
2.举办专业会展,以会展品牌推动产业发展。举办福建大型工艺美术品专业会展、博览会,组织我省工艺美术企业参加国内外工艺美术专业展及相关博览会,拓宽我省工艺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发展空间,扩大工艺品的销售。继续定期举办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中国木雕“艺鼎杯”现场创作大赛、福建省陶瓷艺术与旅游工艺品创新设计大赛等大型活动,激发艺术创作热情,促进行业技艺交流,推动更多的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扩大福建工艺美术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3.促进工艺美术产业与现代旅游产业结合。引导工艺美术行业创新思路,以旅游景点特色文化为主题,以地方传统工艺美术为基调,开发和生产有地方特色、主题鲜明、适销对路、能代表旅游形象和特色的旅游产品;把旅游工艺美术品的鉴赏、体验、消费纳入旅游内容,积极培育工艺美术产业各种类的旅游点;积极设立大型旅游工艺品购物中心或一条街,大力提高工艺美术品在旅游商品销售收入中的比重;鼓励支持大型工艺品购物中心及工艺品生产企业创建或申报A级景区或工业旅游示范点。以省工艺美术实验厂为依托,创设省旅游工艺品研发中心,鼓励有条件设区市建立旅游工艺品研发中心,并设立专项资金。
4.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继续扩大我省工艺美术制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按照“巩固东南亚,拓展欧美日,推进中东、非洲、俄罗斯和南美等国市场”的思路,继续拓展国际市场,把握发达国家陶瓷产业外移及中国与东盟全面启动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契机,鼓励工艺美术企业、大师、名艺人参加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及各类经贸会展活动、在境外办厂或者设立分支机构,逐步建立健全工艺美术国际营销体系和网络,并根据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鼓励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对列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目录》和《福建省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目录》的企业,给予资金扶持。坚持多元化市场发展战略,在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大力引导企业拓宽国内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北京、上海、西安、杭州、深圳等重点区域和主要城市各类民间工艺品展示、展销等经贸活动,把握上海世博会和国内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商机,大力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努力扩大我省工艺品的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和占有率。积极推广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完善“福建工艺美术网”、“中国古典工艺家具网”等工艺美术专业网站,拓展我省工艺品的销售途径和发展空间。
(三)进一步加快工艺美术展示中心和公共平台建设
新建福建省海峡旅游商品开发交流展示中心,完善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漳州市海峡两岸工艺美术交流展示中心、中国(莆田)工艺城、福州漆艺展示中心、福建雕刻艺术中心、福州寿山石文化城、泉州锦绣庄民间艺术园、德化陶瓷博物馆、福建省民间艺术馆、福州衣锦坊明清艺术博物馆、莆田上塘珠宝交易中心、仙游古典工艺家具展示中心等展示平台和机构的建设,强化其在工艺美术收集整理、展览演示、珍品收藏、购物采风、旅游观光、对外交流宣传等方面的功能,形成聚集一流的工艺美术名家、名品、名技的展示、交流、传播中心。鼓励个人创办传统工艺美术收藏、展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