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10年全省地质灾害预测预报
根据我省地质环境特征,地质灾害时空分布、发育特征、形成机理,以及省气象台2010年度气象预测类比分析,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严峻。一是局地强降雨导致地质灾害的突发性越来越强、监测预警的难度越来越大。二是去年秋天开始的持续干旱造成岩土体松散开裂,山体紧固性发生变化,一旦遭遇强降雨,发生突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概率将会明显增加。三是人为工程活动导致防灾压力剧增。
(一)主要区域预报:铜仁地区大部、黔东南自治州大部、黔南自治州东部、六盘水市、黔西南自治州西北部及南部、毕节地区南部局部等地为地质灾害主要多发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
(二)重点矿山预报:六盘水、毕节、遵义、黔西南等地煤矿区;贵阳、黔南等地磷矿区,遵义、铜仁等地汞矿区是矿山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域。特别是在采空区、矿区陡崖、废弃堆积地带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可能较大;各类采石采砂形成的陡峻边坡地带较易发生崩塌和滑坡。
(三)重要交通干线预报:黔渝、贵昆、水柏、南昆、内六线贵州段等铁路;321、326、201等国道;遵崇、水黄、清黄、贵新、关兴、贵毕、三凯、凯麻、镇胜、贵遵等高级公路的斜坡地段;在建高速公路及快速铁路工程区域,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
(四)重要工程预报:在建火电站;电煤基地新建矿山;在建水库(水电站)和已建水库(水电站)库区范围,集中开发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区等地的开挖、堆填区域内边坡及斜坡地段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
(五)旅游区预报:部分位于中西部地区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的旅游景点景区;山区一些在建或即将进行建设的旅游景点,特别是沟谷口建有人工游泳池、钓鱼池及其他游乐设施的地方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在以上预测预报范围以外亦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特别是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的区域。此外,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仅是受汛期降雨的诱发,而且在汛期前后也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应引起高度重视。
三、地质灾害防治主要措施
(一)完善防灾预案。各地要继续完善包括监测、报警、疏散、抢险等内容的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并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年度防治方案。防灾预案和年度防治方案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同级政府批准后发布实施。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时,适时按照规定启动预案,及时报告灾情险情,组织危险区人员紧急撤离,做好群众安置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强化各项防灾制度。要建立和完善行政领导责任制,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务必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严格执行汛期值班、灾情速报、应急调查处置、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防治“三同时”、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