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珠江三角洲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的通知


  --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社区文化中心。

  --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农民受惠的原则,推进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服务体制的改革。

  --实施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按照政府资助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我管理的要求,稳步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

  --大力扶持农村岭南特色民间文化发展,丰富农村居民文化生活。

  --实施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至2012年,珠三角乡镇要建有健身广场(公园),行政村要建有一个篮球场、两张以上室外乒乓球台和一套以上健身路径。

  --建立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条块结合、覆盖珠三角城乡和行业单位的体育组织网络。

  --加强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壮大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五)逐步完善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网络。

  --推动农村客运区域专营和规模化经营,逐步实现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财政补贴及有关扶持政策一体化。

  --推动短途公路客运班车向公交化模式运行转变,逐步完善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网络。

  (六)初步建立统一的城乡生活保障体系。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解决城镇无保障居民养老保障问题;探索城乡居民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办法,逐步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

  --逐步推行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统一区域内基本生活保障标准。

  --逐步推行城乡抚恤补助标准一体化,实现城乡抚恤对象统一补助或待遇同等。

  (七)初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加强街镇和村居基层机构建设,完善村居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将城镇各项就业优惠政策向农村延伸,逐步缩小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待遇差距。

  --推动职业培训机构的职能转变和体制创新,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

  --建立覆盖城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示范区和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

  (八)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加强农村县、镇(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及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逐步缩小与城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差距。

  --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报销比例,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

  (九)构建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格局。

  --推动环境保护的组织管理体系向农村延伸,建立部门之间横向协调机制,加强镇(乡)级环保机构建设,完善城乡环保管理机制。

  --加快城市人居生态环境建设,共同推进珠三角森林城市群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十)初步建立以城镇为基础平台、服务城乡居民的现代信息服务体系。

  --支持发展现代农村物流企业,重点发展邮政、信息产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新型服务行业,打造农村服务业发展平台。

  --加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信息服务进村入户。

  --加快金融、保险、信息、法律服务业向农村延伸,支持银行、信用社等金融组织向农村布点。

  二、全面实现阶段(2013-2020年)

  (一)实现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

  --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应对重大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二)实现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一体化。

  --鼓励珠三角的乡镇、行政村在原有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上,增加体育设施与服务项目等,不断完善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完善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条块结合、覆盖珠三角城乡和行业单位的体育组织网络。

  --提升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服务水平。

  (三)实现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扶持政策一体化。

  --实现城区500米范围公交站点覆盖率大于80%,符合安全通客车条件的行政村100%建成候车亭的目标,城乡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符合安全通客车条件的所有行政村通农村客运班车,农村客运与城市公交享有同等财政补贴政策。

  (四)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生活保障体系。

  --继续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推进城乡居民一体化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建立养老服务财政补贴制度和高龄老人政府津贴制度,建立统一的老年人优待办法,加强粤港澳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社会福利供给模式,探索建立适度普惠社会福利制度。

  --确保城市“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一般生活水平;探索残疾儿童报告和分类津贴制度,建立贫困家庭儿童大病医疗救助基金;探索建立重度残疾人津贴制度、农村贫困家庭长期病人集中照顾制度。

  --提高抚恤补助标准,实现城乡抚恤补助标准、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

  (五)完善农村住房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以贫困户(含低保户)危房改造、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困难群体住房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住房保障体系。

  --强化在村庄规划、建筑设计、环境绿化等方面的服务,改善农村住房的建筑质量。

  (六)实现城乡就业保障服务一体化。

  --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管理服务制度和城乡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以珠三角为核心、带动环珠三角、辐射周遍地区的远程职业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城乡共享公共培训资源。

  --建立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险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

  (七)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现代服务业设施体系。

  --推进城镇产业的信息技术应用,促进乡镇产业与城市的设计、物流、信息和金融等现代服务业进行实时对接,实现制造与服务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第十章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决策指挥协调统一



  在珠三角区域内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事务指挥、调度和安排的统一,提高公共事务管理的协调一致性,有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

  一、初步实现阶段(2009-2012年)

  (一)健全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政府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基础教育工作实绩考核制度,明确党政一把手对当地教育现代化负总责,把教育现代化建设纳入当地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加强区域教育立法,完善和统一保障教育投入、多种形式办学等方面的制度措施。

  (二)完善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体系。

  --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设施条件,加强职业病防治机构、慢性病防治机构建设和精神卫生机构建设;加强监测检测和预警,确保霍乱、登革热等急性传染病以及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能力,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报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率达到100%.--开拓市际卫生应急领域工作协作,拓展合作项目,深化已有的合作项目内容,实现卫生应急部门联动、区域联防、物资就近互调。

  (三)建立重点车辆卫星导航系统监管平台和应急救援体系。

  --率先实现班车、旅游包车和危险品运输车辆三类车辆卫星定位数据区域联网共享。

  --以“一号通”为载体,率先建设统一、协调、高效的应急救援与投诉处理体系。

  (四)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事务指挥、调度和安排的统一。

  --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协同机制,统一机构名称、职能,形成上下贯通、运作顺畅的机构体系。

  --协调指导各类培训机构、技工院校和就业训练中心等共同开展职业培训服务工作,统筹推动职业培训技术研究开发,实现各类培训同步推进。

  (五)建立环境保护事务指挥、协调和安排一体化机制。

  --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和预警应急联动机制,健全完善区域性环境管理联席会议制度、联合调查机制、重大项目联审制度、环境监测合作机制等。

  --建立部门间环境与发展协商制度,协调解决区域、流域之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

  --建立区域森林保护防控方面的联防联动机制,及时沟通区域内森林保护防控信息。

  --优化水资源开发利用和配置体系,加强珠江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加快水资源调蓄和配置工程建设,推动西江水资源统一调度和东江三大水库联合调度。

  --以完善珠三角大气环境监控网络信息发布为突破口,逐步建立完善珠三角重点污染源信息、水环境信息、重大项目环评信息的披露机制,搭建珠三角环境信息统一对外发布的网络和平台。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