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队伍建设是“双基”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做好安全生产和应急工作的基本要求。一是加强队伍培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各类人员进行轮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各级主管安全生产和应急工作的领导以及业务骨干人员每年必须轮训一次,其他从事安全生产和应急的工作人员每三年必须进行一次系统培训,每次轮训和系统培训时间原则上不少于36学时。从事高危行业人员、新录用人员、转岗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客运驾驶员、危险品运输驾驶员及押运员必须经过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二是加强重点人才培养。加强公路和航道养护、大型专业机械操作、抢通抢险、危险源检测分析等人员的培养,实施客运和危险品运输驾驶员素质教育工程,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工作人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强化海事、港航、救捞等监管和救助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高级船员、VTS值守员、高级引航员、高级验船师等。优化交通运输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人员的结构,重点培养项目经理、安全管理员、特种作业人员、监理工程师等,特别要高度重视农民工的岗前培训,切实提高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技能。三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厅《关于加强全省基层交通运输应急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皖交安监〔2010〕158号)的精神,切实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应急演练,提升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按照“统筹规划、规模适度、平急结合、专兼结合、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原则,加强专业应急队伍与兼职应急队伍、志愿者队伍相结合的交通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力争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适应基层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对处置需要的应急队伍。
(四)加强科技和信息化建设。
加强科技和信息化建设是“双基”建设的内在需求,是做好安全生产和应急工作的必要手段。一是建设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应急综合信息系统。该系统由部、省、市、县四级信息系统组成,“双基”建设活动阶段完成部、省两级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并选择重点市、县开展示范工程建设。要通过整合信息资源,建设基础数据完善、信息真实准确、传送快捷通畅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统一报送、统计分析、监测预警、辅助决策、信息发布、资源管理、异地会商等功能,实现政府、行业、部门内部之间各类安全生产和应急信息共享。二是建设专业信息系统。继续加强水路、公路、城市客运、工程施工等方面的安全监管与应急管理专业信息系统建设,满足相关业务部门和交通运输企业管理的需要。重点建设国家和省级路网运行和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港口安全和保安管理信息系统、道路运输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水路运输应急调度指挥系统、交通运输建设施工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易燃易爆品和有毒有害危险品运输全程监管系统等。三是建设重点监测监控系统。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通讯网络建设,确保安全生产和应急通讯及时畅通。加大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覆盖面,完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船舶远程跟踪与识别系统(LRIT),加快沿江沿淮、大型湖区、库区、水上旅游区、船舶流量大的干支通航水域的船岸通信、监控系统建设,推进主要港口、地区性重要港口以及主要航道枢纽监测系统建设,加强对码头前沿作业区、客运站、货物堆场、油库、危险品仓库和主要进出港通道运行情况和环境污染的监视监测。扩充和完善国家高速公路、重要干线公路网、重点客货运输站场日常监控设施建设,完善危险品运输车辆、长途客运车辆监控系统,提高公路交通状态监控覆盖率。积极推进城市客运(换乘)枢纽、公共汽车、轨道交通日常运行状态和突发事件监测监控系统建设。加快大型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质量监测系统建设。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