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所在单位(处、室、站)业务职能和个人岗位职责,对行政管理权和业务处置权进行全面梳理。认真剖析业务职能和岗位职责演化出来的权力运行轨迹,从三个层次排查岗位风险:
1、领导岗位风险。农委领导班子成员重点查找自身在重要事项决策、人事任免、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等方面容易产生腐败行为的廉政风险内容及表现形式;
2、处、室、站负责人岗位风险。根据职责定位,查找处、室、站负责人在履行岗位职责、执行制度、行使业务处置权和内部管理权等方面存在或潜在的廉政风险内容及表现形式;
3、一般岗位风险。非领导岗位和工作人员对照岗位职责、工作制度,认真查找个人在履行岗位职责、执行制度和职权行使方面存在或潜在的廉政风险内容及表现形式。
对查找出的风险点,从风险发生几率、危害程度、形成原因等方面进行评估,划分为三个等级,一级表示风险大,二级次之,三级较小。同时,根据岗位职权大小和风险点多少确定风险等级:
一级指重要风险岗位。指直接行使执纪执法、行政审批及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物资采购供应等重要权力的岗位;
二级指中级风险岗位。指具有建议、审核、监督和执行等职责,直接行使部分上述权力的岗位;
三级指一般风险岗位。指内勤等基本没有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及项目审批权,较少或基本不掌握人、财、物管理权的岗位。
廉政风险的评估实行“个人找、互相查、处、室、站审、群众评、班子定”的办法。在自己查找和同事帮助查找的基础上,在处、室、站内部进行互评、查漏补缺,处、室、站负责人审核,同时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特别是管理服务对象的意见,并认真整理、研究和吸收,最后由单位领导班子研究确定。对查找的风险点不全、不深、不符合岗位职责规定、超出职权范围的,风险等级划分不合理、不准确的,要责令重新查找、评估。
五、风险防控
(一)分级自控完善制度。个人针对风险点,制定具体的防范措施,填写《岗位廉政风险识别和自我防控表(个人)》。处、室、站在对每项业务流程梳理、查找风险点的基础上,针对工作规程和监督管理上的薄弱环节,研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绘制《处、室、站业务工作流程岗位风险防控图》,在处、室、站内部公开。各单位对现有的业务工作制度、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从日常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为线索,逐一分析、查找原因,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最后,处、室、站形成《廉政风险评估报告》,逐项说明查找出的岗位风险点、形成原因、风险等级和风险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