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加快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建立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指导有条件的企业创建省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整合化纤研究所、海洋化工研究院、动力研究院、农机研究所等一批科技资源,在主导产业建立工业研究院,集成自主创新资源;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半导体照明、无线射频技术等高端产业领域,选择一批龙头企业,加快推进与中科院、省科院和国内外一流科研机构战略合作,搭建高水平创新平台;以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大型集成装备、海洋化工为重点,加快推进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链式创新的新格局,建立联合研发设计、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发展机制。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费用,可按有关规定进行税前扣除。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设立新学科和新专业,成立重点实验室和研发机构,培养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市“鸢都学者”和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向新兴产业倾斜,重点引进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按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在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通过集智攻关、团队引进及高薪聘请等方式,引进学科带头人和企业领军人物,造就一支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队伍。
三是加强规划引导,推进集群发展。大力促进现有产业与新兴产业相融合,科学调整现有产业园区发展重点和方向,加快向新兴产业领域进军,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向新兴产业转型;新建一批新兴产业基地或园区,组织编制高水平的发展规划,打造一流的软硬件环境,为新兴产业发展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在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部建成孵化器的基础上,以构建产业群、延伸产业链为主线,加强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各类工业园区的资源,采用产业链带动、品牌带动、市场带动等多种模式进行整合、优化、提升,横向促进配套发展,纵向拉长产业链条,重点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战略重组,提高生产集中度和上下游产品关联度,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过硬、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使之成为优势产品、名牌产品、出口产品生产基地和产品开发、技术创新、信息网络中心。建立重大项目绿色通道,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国内外新兴产业,努力构筑服务高地、项目洼地和资金洼地,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各类资源向产业基地集聚,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规模较大的新兴产业聚集区。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推动建立行业协会、同业商会、信息网站和电子商务、金融和物流市场、校企合作培训中心、技术研发中心、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是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国际交流合作。按照“瞄准高端、招大引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思路,瞄准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国内上市企业和产业龙头企业,着力引进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以及培训和生产基地,吸引国内外优势项目、资金、技术、管理、品牌和高端人才来我市合作发展新兴产业。突出产业链招商,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鼓励国内外大型新兴产业企业集团来我市投资办厂或参与市内企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尤其对轿车和新能源汽车、高档服装面料和染整技术、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工程、蓝色装备业集成、大型风力光伏发电厂建设等项目,加快引入战略投资者。鼓励各类企业以授让商标权、专利权、合作开发、合作生产等形式进行生产领域的联合,以资产重组、股权与经营权的转让等形式进行资本领域的融合,以联合开发、共建重点实验室、人才交流等形式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新兴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创造有利条件,吸引更多要素聚集我市新兴产业,尽快形成新兴产业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