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0年中央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资金项目(小麦、花生、马铃薯)实施总体方案的通知

  为保证项目实施工作具体化和制度化,项目承担和参加单位都要对项目的实施活动和环节进行全程记录,收集保存好图片、文字、影像等资料,归档整理,建立全程的工作、技术档案。
  (四)严格项目资金管理
  严格按照《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加强资金管理,按照项目预算使用资金,实行专账支付,建立资金管理档案。
  (五)建立攻关田、示范方
  在项目区内按照产量指标由高到低、面积由小到大建立高产攻关田、示范田,设立十亩方、百亩方、万亩方。层层辐射,以点带面。
  (六)采取多种宣传形式,提高农民素质
  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会、技术讲座、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推广普及花生单粒精播高产配套技术,制定和印发技术规范(程),提高项目区农技人员和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
  (七)搞好检查督导和验收总结
  承担项目的县(市、区)农业局要及时上报项目进展情况,省农业厅在关键生产环节抽调人员搞好检查督导,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花生收获前先由有关县(市、区)农业局组织好产量自测,然后由省农业厅统一组织安排产量验收。项目完成后,召开专题总结会,搞好工作和技术总结。

马铃薯双膜/三膜覆盖高效栽培技术
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总体方案

  为全面完成马铃薯双膜/三膜覆盖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根据山东省财政厅《关于组织实施好2010年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通知》(鲁财农便〔2010〕6号)要求,制定本项目实施总体方案如下。
  一、目的意义
  马铃薯是粮菜兼用作物,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山东马铃薯的面积稳定增长,单产逐步上升,良种普及率和脱毒薯应用量迅速扩大,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在许多地区,马铃薯已经成为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形成了一大批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出现了马铃薯专业生产县(市)、专业生产乡(镇),成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马铃薯种植效益一直比较稳定,特别是早春覆盖栽培马铃薯上市早,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成为马铃薯产区农民增收的主要种植模式。马铃薯双膜/三膜覆盖高效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可进一步使马铃薯提早上市,满足市场需求,显著提高产量和种植效益。
  二、主要技术内容
  (一)推广的主要技术内容
  1.选用优良品种及其脱毒种薯,如薯(鲁)引1号、荷兰7号、荷兰15、双丰5号、科薯6号等品种的G2或G3代种薯。
  2.切块催芽。切块催芽每亩需种薯150千克 左右。提前20~25天将种薯置于温暖有阳光的地方晒种2~3天,剔除病薯、烂薯,然后进行切块。放在散射光下晾芽,芽变绿后即可播种。
  3.药剂播种,防虫防病。每100千克种薯用50毫升扑海因+ 20毫升高巧拌种,有效预防苗期病害,并使马铃薯早出苗2~3天,达到苗齐、苗壮,同时预防苗期黑痣病的发生以及苗期蚜虫、蛴螬、金针虫等的危害。
  4.拱棚覆盖,适时早播。采用双膜(大拱棚+地膜)或三膜(大拱棚+小拱棚+地膜)覆盖,播种期提前到12月下旬至1月上旬。
  5.合理密植。实行一垄双行种植,适当加大密度,亩播种5000株以上。
  6.测土配方施肥。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施硅钙肥,补施硫酸锌、硼酸等微肥。
  7.及时防控病虫害。可使用50%福帅得或68.75%银法利防治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
  (二)集成的主要技术内容
  1.新品种试验筛选。引进3~5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品种对比试验,筛选适宜覆盖栽培的优良品种。
  2.不同覆盖模式对比。进行地膜覆盖、双膜覆盖、三膜覆盖等不同栽培模式的试验对比,分析不同模式投入、产量、产值、效益等情况,为项目推广打好基础。
  3.新型肥料、药剂应用效果试验。分别安排硅钙肥、生物有机肥等新型肥料肥效试验,福帅得、银法利等药剂防控马铃薯病虫害试验,验证新型肥料、药剂增产、增收效果,为大面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