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分工情况及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


  --加强农牧民科学素质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各级各地要围绕结构调整、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现代农业、循环农业、设施农业、低碳经济、科学生活等,对农牧业科技人员进行科技知识更新培训;建立健全市、旗县市区、苏木乡镇三级科技人员相互补充的农牧民培训梯次力量,建立健全农牧民科普培训讲师团、技术咨询专家组、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等科普师资队伍,加强对农牧民科技知识培训。

  --加强城镇劳动人口和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以大专院校、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师资为主,广泛招募社会各界科学教育人才,积极吸收在校大学生等志愿者,根据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农牧民基本情况和求职愿望,有针对性组建结构合理的科学教育与培训教师队伍。

  --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培训师资建设。对各级党校、干部学院等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主阵地教育师资科学素质和科技知识更新实行定期培训制度。聘请科普教育专家和社会相关科学教育人才组建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教育师资队伍。

  2、加强“四种教材”建设

  --加强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教材读物建设。在中小学课程改革中,加大科学素质内容比重。组织专家对科学教育类图书、挂图、软件、音像制品等进行评审,形成中小学生科学素养优秀读物推荐目录,向中小学、社区和校外教育阵地推荐,作为中小学图书馆及校外教育阵地等机构的基本配备图书资料,通过政府投资、社会力量支持等方式,使每所中小学优秀科普图书达到3000册以上。组织专家科学设计集趣味性、科学性、教育性于一体的科技教育活动方案向中小学推荐,指导和丰富中小学校科学教育实践活动。加大实施“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建立科技专家、科普志愿者和“五老”人员联系中小学校、开展科普讲座等科普服务机制,丰富科学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

  --农牧民科学教育教材建设。各级各地要根据当地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发展和农牧民对科普知识的需求,组织编写农牧民科学素质通用读本和先进实用技术丛书等实际实用实效的科学生产生活知识培训教材和读本,编印图文并茂的科普挂图、科普知识影像资料发放基层,充实提高和不断更新农牧民科学知识。注重蒙语言文字的材料编写和影像类教材的开发。

  --加强城镇劳动人口和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教育教材建设。要根据城镇劳动人口和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特点与需求,编印就业技能、安全生产、科学生活等科普知识教材读本。

  --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教育教材建设。要加强以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目标,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教育院校等机构和有关专家,组织编印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培训通用教材和科普读物。

  3、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和社会资源建设。全面开展科普教育示范学校建设,为全市中小学校重视科学素质教育和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提供样板。以政府投资为主,在“十二五”期间使全市中小学,特别是农村牧区中小学实验室及其仪器设备的数量和质量,达到能够满足中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需要;建设门类齐全、分布合理、内容丰富的校外未成年人科普教育基地。

  --以“科普宣传周”和“全国科普日”为平台,在未成年人中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生理心理健康、安全避险、低碳生活等知识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依法打击各种形式的伪科学、封建迷信、淫秽作品等不良信息在未成年人中传播,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资源和基础条件建设。建立健全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室、图书室,充实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等教学器材,“十二五”期间,使全市中小学尤其是边远农村牧区中小学实验室及其仪器设备的数量和质量达到满足中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需要;支持和鼓励为中小学科学教育提供高质量服务的网站建设,充分发挥数字科技馆的科普功能作用,使中小学科学教师和中小学生能方便快捷获得高质量的科学教学资源;着力加强建设“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在承担当地科学教育实践基地任务的同时,为其他地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展科学教育起到示范作用;在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建设低成本高教育价值的探究型实验室,保障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改革的实施,成为全区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室建设改革发展的示范工程。充分发挥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作用,不断更新展教设备,增加科普功能,建立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特别是进偏远农村牧区学校的长效机制。加强学校科普活动室、工作室设备配套建设,为学生科学实践提供良好条件。

  --加强农村牧区科学教育资源与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牧区活动室、培训室和图书室及农函大、农广校培训场地、设施建设,配齐电脑、音响、投影及远程教育接收装置等设施,发挥其对农村牧区党员干部和农牧民的培训功能。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教育媒体,对农民进行科学生产生活教育。加强科技科普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农村牧区专业技术协会科普设施建设,发挥其示范带动功能,开展对农民的科学教育。

  --加强城镇科学教育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和鼓励提高社会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包括教育部门综合管理的大、中专院校、职业学校,其他部门管理的技工学校,各行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所属的教育培训中心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开展城镇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按照当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根据职业供求状况和对市场需求变化趋势的预测,确定培训项目,面向社会各类教育培训资源,通过项目招标或组织专家评审等方式,选择和建设一批培训设施好、培训能力强、培训质量高的培训机构,作为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定点机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培训专业,促进培训与就业更好的结合。加强社区科普大学、社区科普活动室等社区居民科学教育设施建设和培训功能。“十二五”末,形成市、旗县市区管理科学、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城镇科学教育资源网络。

  --加强社会科普资源建设。各级各地区要着力加强科技馆、青少年宫、活动中心、博物馆等科普场馆内部设施配套建设,提高科技含量,增强科学教育功能,要建立定期免费开放制度,提高社会科普资源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中的巨大作用。发挥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老教授协会的作用,动员组织离退休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公务员和企业事业单位管理者参与科学教育与培训。建设市、旗县市区两级科技专家数据库,搭建包括科技教育专家、各行业科技人才的科学教育人力资源平台。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