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牵头部门:市科协、财政局、规划局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工会、团市委、妇联、住建委、文化局、卫生局、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发改委、教育局、农牧业局、林业局、环保局、民政局
目标任务:
--大幅度增强科普基础设施的整体服务能力,增加公众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
--优化科普资源配置,增加科普基础设施总量,形成较为合理的全国整体布局。
--基本建立科普基础设施长效发展的保障体系。
措施:
1、制定落实宏观政策、法律和部门法规,保障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公共投入。制定科普设施的发展规划、建设标准、认定办法和管理条例,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宏观指导,规范科普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2、突出社会公益性,制定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提供捐赠、资助。吸引境内外资本投资兴建和参与经营科普场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专业科普场馆。制定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制定公众免费或优惠开放政策,有条件的科技馆、博物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团体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和其他场地设施。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对公众开放研发机构和生产车间。落实科普场馆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优惠措施。
3、建立全市科普基础设施资源数据库,科研、培训基础设施、地震科普教育基地等行业、专业社会相关科普资源整合率达到80%。同时科技类博物馆要增大开放日期,提高接待能力。增加观光、科普类植物园(生态园)建设,在重点观光区、旅游区建设生态园、植物、动物园,特色产业区建设观光产业园。开放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图书室,定期承担社会科普服务功能,加强与农村牧区的产业服务和联合。
4、新建一所现代化的乌兰察布科技馆新馆。各旗县市区所在地建设群艺馆、图书馆、青少年中心、科技馆四馆合一的综合科普文化活动场馆。
5、加强科普宣传画廊和LED电子宣传牌建设。到2015年旗县市区所在地中心广场要全部建有具有科普宣传内容和科普宣传功能的LED电子显示屏和科普画廊,乡镇苏木要建有科普宣传栏。同时对科普教育功能薄弱的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完善基层科普设施的科普功能,增强社区科普设施为老年人服务的服务功能。
6、加强国家、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企业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和命名工作。加强中小学校青少年科技活动室建设,配备必要的科技活动工具和设备,进一步加强科研单位、事业单位研究室、研究中心、观察站、实验室的科普教育功能建设,增加对外开放科普宣传能力。加强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院校)的科技教育和科普培训基地建设,每个机构(院校)承担起城镇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任务。
7、加强“社区科普大学”和科普文艺工作队建设,到2015年10%的社区建设科普大学;到2020年50%的社区建设科普大学,每个旗县建设1个科普文艺工作队。
九、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牵头单位:市科协
责任单位:各成员单位
目标任务:
--着力提升科普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普人才队伍。
--优化科普人才队伍结构,稳定专职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兼职科普人才队伍,积极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大力培养面向基层的科普人才。造就一批高端的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研究与开发、科普策划与组织、科普产业经营与管理、科普传媒等方面的科普人才。
措施:
--加强农村实用科普人才培养。依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基层科普组织人员、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业务骨干、农村科技带头人、回乡知识青年和基层科技、教育工作者以及离退休人员,积极发展科普员队伍,向群众传递科技信息,组织群众参与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利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函大等,采取培训、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农村实用科普人才,提高科普服务能力。发挥农村科普示范户、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骨干等农村科普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加强少数民族双语科普人才的培养。
--建立社区科普人才队伍。结合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社区科普大讲堂等活动以及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建立社区科普宣传员队伍。依托高校、科研机构、科普组织、科普场馆、科技团体、社区科普大学等,建设社区科普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鼓励学校、学会、科研机构、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企事业单位和部队的专业人才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建立社区科普人才队伍共建共享机制。
--发展企业科普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开展职工技能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培养和造就企业实用科普人才。
--积极发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结合中小学科学课程和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普活动,重点在中小学、科普场馆和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建立专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依托科技专家、大学生志愿者、老科技工作者等建立兼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加强对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培训,提高其开展科学技术教育、组织策划科普活动的能力。
--大力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推动建立科普志愿者协会、科普志愿者服务站等组织形式,为科普志愿者施展才能提供服务平台。吸引老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在职科研人员、传媒从业者参加科普志愿者队伍。在组织大型主题科普活动和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的展教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的作用,为其提供参与科普实践的机会。
--加快高端科普人才培养。加大科普创作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培养一批高端科普创作与设计人才、团队与组织。鼓励和支持科学家、技术专家积极投入科普创作、科普产品的研发与设计。依托有条件的科技社团、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普场馆、传媒机构,扶持建设科普创作与设计培训和实践基地。发挥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科技媒体、科技社团的作用,在实践中培养一批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人才。结合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培养一批策划、设计、制作、传播能力强的科普传媒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