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进一步加强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基层农技服务阵地和服务设施建设,建立手机短信、电子咨询、语音查询等现代传媒系统平台,提升技术服务手段;建立合理的人才进退出机制,稳定农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避免出现技术人员断档,影响农业技术服务的连续性;开展苗情、墒情、病虫情和灾情监测,建立健全农情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提高重大病虫害的预警防控能力;建立技术人员包片包村入户服务制度,提高技术到位率;积极鼓励科技人员和服务人员到农村领办和合办专业合作社,开展多种有效的生产服务和流通服务,鼓励农村有一技之长的能人、技术能手,围绕本地资源优势,兴办各种专业合作组织,搞好产、供、销一体化服务。
4.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民培训。结合新型农民培训、阳光工程等培训项目的实施,全面部署,精心安排,整合培训资源,坚持不懈地对种粮农民、种粮大户、基层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员和专业化服务组织人员开展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要加大对农机手、植保机手的培训力度,实行专业培训与技能培养、理论传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升农机手、植保机手操作服务水平,提高服务效能,满足小麦生产发展需要。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认识开展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重要性,把新一轮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进一步完善攻关措施落实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运行机制,做到有组织、有方案、有措施、有督查、有奖惩,确保任务落实到人、责任明确到人、措施落实到位。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农业部门要及早制定秋种工作方案,加强技术指导。财政部门要及时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确保资金拨付到位。水利部门要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农田面上沟渠配套,确保排水顺畅。农机部门要结合农机补贴实施,加大复式耕种机械、大中型开沟机等适应农机具的推广力度,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提升机械作业质量。粮食部门要加强产销衔接,发展订单生产,推进小麦产业化经营。气象、金融等涉农部门要围绕小麦高产攻关,做好相关服务,共同推进新一轮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顺利实施。
2.加大财政投入。各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省、部级粮食高产创建专项补贴资金给予足额配套。市财政进一步提高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建设以奖代补水平,将原有的50万元奖励资金提高到100万元,以充分调动各级政府、部门开展粮食高产创建的积极性。认真落实秸秆还田和深耕深松作业补贴试点,逐步推进全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解决秸秆焚烧问题。推行病虫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农机统一作业、抗旱统一浇灌等专业化服务补贴,以提高技术到位率。凤台县、潘集区要将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良种良法补贴用于机条播、机开沟等物化补贴,促进政策和技术同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