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业五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改善品质、提高质量、确保安全”的总体要求,坚持走内涵式、生态型、可持续发展路子,在产业和区域布局上突出重点、有进有退,着力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提升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水平,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市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促进我市由畜牧业大市向畜牧业强市转变。
  (二)基本原则。一是转变增长方式。按照集约化、科技化、信息化和生态化要求,大力发展标准化养殖,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二是加快科技创新。加强源头创新和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积极推进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和产业化开发。三是完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畜牧合作社和各种中介组织,着力构筑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发展的现代畜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四是注重生态保护。在全面考虑动物防疫、环境保护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科学确定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实现生产与生态相统一、发展与保护相一致、人与自然相和谐。
  (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60万吨、20万吨和40万吨,畜牧业总产值14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超过1/3;大力推行健康、生态养殖模式,生猪、禽类、奶牛、肉牛、肉兔标准化规模养殖分别达到85%、95%、80%、70%和95%;加强生产源头治理和质量控制,培育出一批市级以上名牌畜产品,主要养殖和初加工畜产品全部通过无公害以上产品质量认证;完善产业化经营,将85%的养殖户纳入产业化经营体系;调整畜产品出口结构,实现出口产品、出口类型多元化,畜产品出口额达到5亿美元;建立健全市、区(市)、镇、村四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体系和覆盖饲料、兽药、养殖等所有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保障网络体系,确保不发生重大区域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通过畜牧业的提升发展,使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00元。
  三、产业和区域布局
  今后五年,根据市场需求和我市资源承载能力,坚持有进有退,重点支持“七大产业”、“五大区域”及“十强、十新、千场、百区”重点项目建设。
  (一)提升七大产业优势。优化产业结构,稳定发展生猪、奶牛、肉鸡、蛋鸡产业,加快发展高档肉牛、肉兔、肉鸭产业。
  1、生猪产业。以构建完整的生猪产业链为重点,支持正大、万福等生猪产业链项目建设;以市场开发为重点,支持胶州市7万头里岔黑猪产业化开发项目。发展适度规模饲养,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因地制宜发展发酵床生态养猪。加快品种改良步伐,建设一级以上种猪场6个、二级种猪场(扩繁场)70个,基本普及三元杂交和配套系优质猪。2015年,全市年出栏优质生猪400万头。
  2、奶牛产业。以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为重点,建设100处规模大、档次高、生产能力强的规范化奶牛养殖场和小区,配套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和奶牛养殖数字化管理系统,推进奶牛养殖优化升级。加强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年改良奶牛10万头。推广奶牛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提高奶牛单产水平,增加养殖效益。加快饲料饲草基地建设,增加青贮饲料和优质牧草的种植面积,改善奶牛营养品质。2015年,全市存栏奶牛13万头,奶产量40万吨。
  3、肉鸡产业。以生产加工无公害、无药残高档肉鸡产品,扩大出口创汇为重点,支持九联、正大等龙头企业建设自有肉鸡标准化养殖场,鼓励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基地”的经营模式。从事肉禽饲养、加工与销售的龙头企业全部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标准,建立起禽肉制品生产的HACCP质量管理体系。2015年,出栏肉鸡2.5亿只,无公害、无药残肉鸡占90%以上。
  4、蛋鸡产业。优化饲养品种,推广节本增效饲养管理技术,稳定蛋鸡产量,确保市场供应。到2015年,蛋鸡存栏2000万只,蛋产量20万吨,标准化饲养率达到95%。
  5、高档肉牛产业。以提高肉牛加工企业精深加工能力,开拓名特优牛肉制品市场,扩大品牌影响力为重点,建设10处年出栏500头的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场,扶持琴豪、绿丰牧业养殖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吸引社会资本投资肉牛产业。建立健全肉牛改良体系,不断改善肉牛品质,提高肉牛制品产量。2015年,出栏高档肉牛10万头。
  6、肉兔产业。以扩大养殖规模为重点,大力发展肉兔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年出栏3万只以上的肉兔养殖示范场达到10家。加强种良种引进、选育、繁育、推广,培育完善康大肉兔配套系,提高肉兔良种水平。支持加工企业建设肉兔养殖加工出口基地,鼓励发展合同养殖,提高肉兔综合生产能力。2015年,出栏肉兔1300万只,兔肉产量2万吨,肉兔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90%以上。
  7、肉鸭产业。以扩大养殖区域和养殖规模为重点,大力发展肉鸭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年出栏5万只以上的标准化肉鸭养殖示范场达到20家。支持加工企业建设肉鸭养殖加工基地,鼓励发展合同养殖,提高肉鸭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养殖效益。2015年,出栏肉鸭1500万只,肉鸭27万吨,肉鸭产品精深加工率90%以上。
  (二)优化五大区域布局
  1、以莱西、胶州、即墨市为中心的奶牛生态养殖区。以雀巢、琴牌、光明、迎春乐等乳制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奥特、福仕、绿源、榕昕、佳顺、东盛泰等奶牛养殖企业为带动,打造以莱西市西北部和南部,胶州市西南部,即墨市中西部等为重点区域的10万头奶牛生态养殖区。区域内大力发展奶牛生态、健康养殖,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以提高奶牛单产和养殖效益为主要任务,着力提高奶业集约化、标准化、优质化水平。到2015年,该区域奶牛存栏达到10万头以上,标准化饲养率达到80%以上,奶牛单产达到7500公斤,奶牛数字化管理普及率达到45%,建成一批与国际标准接轨、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乳品加工企业。
  2、以平度、莱西为中心的优质肉牛生产区。以琴豪、琴鑫、绿丰等企业为龙头,创建以平度市蓼兰、云山、兰底镇,莱西市夏格庄、日庄、南墅镇为重点区域的年出栏10万头的优质肉牛生产区。到2015年,该区域肉牛出栏量达到10万头以上,肉牛标准化饲养率达70%以上。重点培育琴豪、琴鑫、绿丰等特色鲜明、市场占有率高的名优肉牛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竞争力。
  3、五市高端禽肉产品出口加工区。构建以九联、正大、三统万福、康大、田润等企业为龙头,以莱西、即墨、平度、胶南等部分乡镇为重点区域的年出栏2亿只无公害肉鸡养殖加工基地,以平度店子、胶州李哥庄镇等为重点区域的肉鸭、肉鹅养殖加工基地。到2015年,该区域禽肉产量达到30万吨,肉禽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60%,标准化规模养殖达到95%。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