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业五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指导意见

  4、五市优质猪生产加工区。以万福、正大等企业为龙头、以规模养殖场区为重点,夯实五市优质猪生产加工区,发展壮大以胶州西南部,莱西西北部,即墨西北部,平度南部以及胶南西南部为重点区域的优质猪养殖加工基地。区域内以推广环保生态养猪、人工授精技术和三元杂交猪为重点,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提高猪肉质量和生产效率。到2015年,该区域生猪出栏400万头,良种覆盖率达95%,标准化规模养殖达到85%以上。
  5、以胶南、胶州市为中心的肉兔生产加工区。以康大集团为龙头,发展以胶南张家楼、胶州张应等乡镇为重点区域的肉兔生产加工区。区域内大力发展肉兔标准化规模饲养加工、名牌兔肉产品出口创汇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到2015年,该区域肉兔标准化饲养率达95%,年加工1000万只。
  (三)突出“十强、十新、千场、百区”重点项目建设
  1、壮大十强骨干龙头企业。着力发挥六和、九联、康大、正大、万福、雀巢、田润食品、迎春乐、三统万福、波尼亚食品等10大畜产品加工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鼓励企业建立自有的畜禽标准化养殖场,政府在规划、用地等方面给予扶持。推进龙头企业向畜产品优势产区布局,完善良种、饲料、养殖、加工一体化生产经营体系。
  2、培育十新成长型龙头企业。培育开开家、新希望、六和万福、宏盛琴豪、波尔旺肉业、百度食品、鑫盛联、田瑞、里岔黑猪繁育基地、绿丰牧业等10个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做强做大。重点支持企业扩大养殖加工规模、开拓市场、创立品牌,在规划、用地、资金、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
  3、创建千处标准化养殖场。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结合国家、省、市三级创建标准和技术规范,创建1000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每年创建200处标准化示范场(其中,奶牛场20个,生猪场50个,蛋鸡(鸭、鹅)场60个,肉鸡场60个,肉牛、肉兔、肉鸭、肉羊养殖场共10个)。千处标准化养殖场的规模标准为:奶牛场奶牛存栏100头以上,生猪场年出栏1000头以上,肉牛场年出栏300头以上,肉羊场年出栏300只以上,肉禽场年出栏5万只以上,蛋禽场存栏1万只以上,肉兔场年出栏1万只以上。
  4、建设百个规范化养殖小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畜牧养殖专业村及家庭养殖户“退户进区”,新建畜禽规范化养殖小区100个,每年发展20个,采取合作社托管、代管等形式,将全市90%的散养奶牛、80%的散养生猪迁入集中养殖小区。规范化养殖小区标准是:山地小区内养殖户6户以上,平原地区为10户以上;奶牛存栏200头以上,生猪年出栏3000头以上,肉牛年出栏500头以上,肉羊年出栏1000只以上,肉禽年出栏50万只以上,蛋禽存栏5万只以上,肉兔年出栏5万只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一是建立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经常性贷款贴息制度。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十强”、“十新”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贷款贴息。二是养殖场标准化补贴。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先购后补等方式,按一定比例,每年对全市新建、改建的200处标准化畜禽养殖场给予补贴。三是退户进区补贴。对新发展的养殖小区给予补贴,重点建设完善小区防疫隔离设施、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等。四是玉米秸秆青贮补贴。对全市专业青贮或使用秸秆饲料养牛、养羊的养殖户,按青贮玉米秸秆的数量给予补贴。
  (二)加快畜牧业科技进步。集中力量在畜禽品种、疫病防控、规模饲养、兽医技术、生物兽药、饲料加工、饲料作物种植、畜产品加工等主要领域实现突破。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加速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步伐。加快畜牧业重点实验室、试验示范基地、高标准养殖场建设,提高畜牧业整体素质。加大畜牧业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三)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全面加强以市疫控中心为龙头、五市疫控中心为支撑、基层动物防疫监督站为骨干、村级防疫员为基础的动物疫病防控网络体系建设,增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加快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在五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建病原学快速检测实验室。加强基层动物防疫监督站规范化建设和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开展重要动物疫病监测、评估、风险分析和预警预报工作,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100%。
  (四)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市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为龙头、五市监督检测机构为骨干、企业和养殖基地自检机构为基础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提高监督检测能力。建立全市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络。落实饲养场备案制度,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严格畜牧业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和登记管理制度,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五)规范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管理。加强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建设管理,逐步开展兽药使用质量管理规范(GUP)建设探索,提高畜产品安全质量。支持饲料生产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示范项目,加强技术改造,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兽药、饲料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为执法监管提供科学依据。不断强化兽药、饲料质量监管水平,提高兽药、饲料质量,为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六)加强对畜牧业的组织领导。各级要把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研究制定规划,认真组织实施。要贯彻落实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根据发展需要,不断完善政策,增加投入,创新机制,切实解决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资金、土地、融资、风险等突出问题。建立畜牧业振兴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畜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动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附件4:
青岛市果茶业振兴规划
(2011-2015年)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果茶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再创发展新优势,根据《山东省果业振兴规划》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果茶业是我市重要的传统高效特色产业,竞争优势强,综合效益好。我市是国家苹果优势产区,以苹果、桃、梨、葡萄四大树种为主的水果在全国、全省占有重要位置。2009年,全市果品总面积105.24万亩、果品产量106.74万吨、果品产值24.23亿元;干果总面积17.4万亩,产量26万吨,产值5.5亿元;茶叶种植面积10.18万亩、毛茶总产3718.02吨、总产值4.52亿元。果茶业的快速发展,对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客观地看,我市果茶业发展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压力。一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果业基础生产条件不够完善,栽培模式落后,品种结构不合理,投入不足,特别是苹果郁闭较重的果园占到30%以上,20年生以上果园占到20%,幼龄园不足10%。茶业也面临着品种老化、管理粗放、设施化水平低、防寒能力差等问题。二是产业化水平不高。果茶业仍以分散生产经营为主,组织化程度较低;果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强,附加值不高。三是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品种资源储备不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基层技术推广服务网络不健全,技术支持力量缺乏明显。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