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坚持产城互动,推进城乡融合式建设
坚持产城互动、协调推进,把促进产业发展和集聚与加快城镇化进程紧密结合起来,一手抓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主的城镇建设,把区域交通和公共交通放在重要位置,搞好鹤辉高速公路、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石武铁路客运专线、安信快速通道等鹤壁段的服务和建设。加大城市道路建设改造力度,打通“断头路”,优化城市路网结构。规划建设新区到淇县、新区到浚县的快速公共交通,逐步形成以新区为中心,连接老区和两县县城、通达乡村的快捷交通网络,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一手抓产业发展,活跃城市经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城乡融合建设。把城市建设与培育城市产业、聚集人口、增加就业有机结合,积极推动复合城市建设;把住宅小区与社区管理、文体设施建设、便民服务有机结合,加快推进复合社区建设;把城镇住宅、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等有机结合,加快推进城市综合体建设;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与周边乡镇、村庄改造建设有机结合,与周边城镇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协调配合,融为一体,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三)坚持生态集约,推进城乡持续性发展
加大淇河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在新老区连接带规划建设35平方公里的淇河生态区,重现淇河自然和谐生态的原始风貌。建设覆盖全市,包括新老区连接带、淇河系列生态园林、太行山绿化、南水北调生态带、宝山产业集聚区绿化等在内的林业生态体系。坚持紧凑节约,积极盘活闲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充分挖掘存量土地潜力。以生态乡镇、生态社区创建为抓手,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减少污染物种类和总量。2012年,市、县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6%、75%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率达到30%,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积极推广新能源、新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进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四)坚持建管并重,推进城乡精细化管理
在抓好城市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实行科学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加快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2012年新区基本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实现市政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社区治安等管理智能化。以新区城市品位提升工程为载体,以城市精细化管理活动为抓手,大力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物业管理,着力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加强城市社区管理,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支撑作用。3年内全市建成区内35%的社区达到标准要求。大力开展镇容村貌治理,加强小城镇和农村社区生态环境建设,推动有条件的重点镇率先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着力建设一批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生态文明、环境优美的宜居城镇和乡村。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