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育电子政务、电子校务和多媒体教学等信息化应用广泛;45岁以下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的比例达到100%;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普及,中小学全部按照国家、省的标准开足开齐信息技术课程。
(六)建成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和基于远程的校际合作机制,网络资源共建共享和校际合作的学校参与率达到100%,校际合作活动常态化。
(七)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丰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应用特色鲜明,有一批远程校际合作示范学校,省级以上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数量达10%以上。
三、主要任务
“实验区”主要开展以下建设:
(一)制订规划,建立完善教育信息化城乡统筹的长效工作机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目标和措施,制定推进城乡教育信息化一体化的政策、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目标责任考核机制。逐步实现县(区)域范围内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基本标准统一、农村山区县信息技术专业教师镇内编配统一、城乡教师培训标准统一,以及中小学信息化设施建设维修改造经费、网络接入资费和电费等的标准、分担比例和拨付方式统一,探索建立教育信息化投入、建设、管理、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广东省中小学信息化基本标准(试行)》另文印发。
(二)推进城乡中小学信息化装备均衡化。以基础教育专网“校校通”和多媒体教学进班级为重点,加快农村学校信息化教学终端设施设备建设,全面实现城乡中小学信息化装备基本均衡。在偏远山区推广“流动电脑室”模式,逐步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普及。
(三)探索基于远程的城乡中小学师资均衡发展策略。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计划”。以“送培训下乡”为重点,以专题培训、“送教下乡”、网络培训、网络教研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以信息化促进城乡中小学师资均衡发展的机制和策略。
(四)探索以信息化促进城乡学校共同发展的机制和策略。加快优质、精品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引进和整合,通过开展“一校一课”资源共享活动,利用网络汇聚每一所学校的优势学科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以“远程帮扶”、“校际联盟”、网络课程互选和“跨学科、跨学校、跨区域”的远程协作学习等多种形式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扩大优质资源效应,促进城乡学校共同发展。
(五)开展教育信息化特色创建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学校的创新意识、合作能力和国际化视野为目标,以课程和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积极开展信息化支持的学校教育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努力营造“信息化促优创特”、“信息化引领现代化”的良好氛围,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特色创建活动,形成区域教育信息化特色,培育一批以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为龙头的优质学校和现代化示范学校,整体提升区域教育创新能力和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