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强化法规学习培训。定期汇总边检最新法规要求,及时向码头企业进行法规宣传,码头企业积极配合边检开展专题学习培训活动。及时了解掌握企业发展形势,开通法律援助热线,联合开展现场办公,定期分析研究出入境数据,实现信息预警、防范指导、法律援助等常态化发展机制。适时开展警企交流研讨活动,共同研究防范措施。
3.提高执法服务水准。坚持理性、公正、文明、规范执法,在企业、船舶或出入境人员发生违法违规行为时,按照边调查、边处理的思路,边检执勤执法行为尽可能不影响企业生产作业。创新通关便利举措,完善网上报检系统功能,开设边检服务热线,便利码头企业生产作业。24小时畅通边检服务“绿色通道”,24小时受理服务对象求助,24小时开展口岸限定区域巡查,24小时畅通警企联系渠道。
4.创新勤务运作模式。加快信息化建设,港区码头闭路电视监控覆盖率达100%,监控图像清晰完整,传输顺畅,运行稳定。推行扁平化管理,码头企业、监护中队、边检指挥中心建立三级音视频监控监管模式,全面推行码头电子哨兵、一线科队电子巡查、机关电子指挥,实时掌握口岸限定区域内船舶、人员动态和执勤情况,提升部队管控能力。实现警企协同联动,码头企业保安队伍建设规范有序,整体素质较高,主动配合边检开展码头巡查整治活动,适时组织联合处突演练,实现群防群治,综合治理。
5.改善通关服务环境。创新服务方式,建设集报检、审核、咨询、办证等功能为一体的“网上服务平台”;坚持送法上门、送证上门;实行“亲情服务”、“预约服务”和“帮扶服务”;做到证件检查验放快、发现问题处理快、接受任务落实快、重大情况反应快;确保证件查验细心、处理问题耐心、解答问题热心、对老弱病残关心、对服务对象诚心;保证对服务对象有问必答、不无故拖延办检时间、急事先行办理、老弱病残得到有效帮助、不与服务对象发生争执。完善码头监管设施,保持码头企业执勤用房、岗亭、监控设备、标志标识等执勤配套硬件设施使用状态良好,最大限度地优化码头执勤监管环境。提高口岸防控能力,定期分析研判码头企业安保形势,加强预警信息通报和联动协作交流,定期发布安全分析预测,督促落实隐患整改,共同维护码头正常通关秩序。
6.实现警企互利双赢。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法律跟进服务管理机制,确保矛盾纠纷有效化解。探索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对企业员工守法遵纪和码头监管风险进行动态分析和量化评估,提供诚信优惠待遇。推行工作互评,规范登轮作业、管理教育、通关报检等操作流程,建立警企工作互评机制,推动诚信守法和服务水平大提升,实现互利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