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成绩
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积极推进教育强区建设。
锡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建设优质均衡、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建设文明和谐新锡山的重要支撑。2009年,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和办公会就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普通高中管理体制调整、设立教书育人政府奖、整治非法办学、校园安全工程等进行了研究,形成了决议或决定,并扎实推进。区领导尊师重教率先垂范,调查研究作风深入,推进工作求真务实,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将责任落实到有关职能部门和镇(街道),并强化督导考核和奖惩。教育、人事、财政、地税、工商、综治等部门各司其职,关心支持教育发展。近年来,锡山区被省授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区、幼儿教育先进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区、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区等荣誉称号,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率逐年提高。
2、依法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
锡山区、镇两级政府舍得向教育投资,落实“三增长一提高”要求。一是预算内教育拨款43289万元,增长15.88%,财政经常性收入为205372万元,增长13.59%,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的增长比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高2.29个百分点。二是预算内生均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小学达6992元/生,比上年增加954元/生;初中达9744元/生,比上年增加2909元/生。三是义务教育学校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小学为450元/生、初中为615元/生,均达到市定标准并超额拨付。四是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20.84%,比上年提高了2.13个百分点。五是完善扶困助学制度。预算内资助贫困生定额标准提高到小学600元/生、初中800元/生、高中3200元/生,均高于省定标准。六是按照每平方米10元的标准,足额安排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健全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的长效管理机制。七是征收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地方教育基金9203万元,除上缴省860万元外,拨付教育使用5726万元,结转下年2611万元,现已拨付到怀仁中学建设项目。教育经费逐步向义务教育倾斜,向提升教育内涵倾斜,向提高师资素质倾斜。
3、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加快建设现代教育体系。
2007年,通过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验收后,锡山区以争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区为抓手,提升各类教育的发展水平。一是继续改善办学条件。拆除有安全隐患校舍8980平方米。投资1.23亿元,易地新建怀仁中学,为东亭实验小学等11所学校新建或改扩建教学楼、塑胶运动场。二是大力改造薄弱学校。投入资金1026万元,完成8所薄弱初中和小学的改造,使这些学校教育技术装备达到省定二类标准,100%的中小学建成校园网并接入无锡市教育城域网。启动骨干教师区内对口支教工作。三是积极创建现代化学校。厚桥中心幼儿园创建成省优质园,锡北、鹅湖社区教育中心建成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先进)中心。5所初中、小学创建成市级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区域教育优化工程取得新进展。四是改革普通高中管理体制。实行以区为主的高中教育管理体制,全面推行高、初中分设,新设立独立初中4所,启动高中学校布局的调整优化。五是创新教育管理。推进依法治教,多部门联合执法,查处非法办园和办班点,开展依法治校合格校创建活动,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的现代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4、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育发展内涵品质。
作为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锡山区勇于探索、大胆改革、注重总结、创新创造。一是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改革中小学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局长、校长带头上“下水课”和公开课,广泛开展课堂会诊、课堂聚焦、课堂展示活动,积极建设“品位课堂、品质课堂、品牌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策略和实践模式特色鲜明、真实可学,课改经验在今年召开的全省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作了交流。二是大力倡导特色办学、品质立校。推进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建设,区域内有中小学在国际象棋、青少年垒球、科技发明等竞赛中荣获国家或省一等奖。三是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成立“锡山国际教育推广中心”,中小学在学科教学、体育艺术、师资培训等方面加强国际交流。四是着力构筑教育人才高地。探索教育系统公推公选、直接选举校长改革,创新校长选拔培养机制。采取选派校长出国培训、高校进修、开展“当好校长的优良习惯”读书活动等,提高校长管理水平。设立教书育人政府奖,出台《品牌教师培养实施意见》,启动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举办品牌教师研修班、骨干教师高层论坛,健全各层次的优秀教师评选制度等,加速品牌教师群体的培养,为打造高品质的锡山教育提供人才支撑。
二、主要问题及解决建议
锡山区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对照省定考核指标和建设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示范区的新要求,还存在不足之处,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1、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健全教育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资料显示,锡山区义务教育仍实行区、镇两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义务教育经费尚未完全纳入区本级预算,客观上存在各镇(街道)之间教育投入不均衡、经费使用不规范的现象,制约了区域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现有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虽已行使了相应职能,但尚未建立由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的区教育经费结算中心。要在继续调动各镇(街道)支持教育发展积极性的同时,加快实施“以区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将义务教育学校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建设经费全额纳入区本级财政预算,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可持续发展提供经费保障。
2、进一步构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要优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外部环境,加大贯彻落实省“五严”规定的工作力度,以督查促规范。建立健全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围绕办学条件、队伍建设、教育质量、管理水平、入学机会、保障能力等方面改革创新,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落实村小、办班点创优改薄责任。健全和完善城乡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要加大财政对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幼儿园公办教师比例,提升职业学校内涵建设水平,积极争创省四星级中职校。率先把锡山区建设成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示范区。
督导考核结果:优秀。
附件7:
关于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政府
2009年教育工作督导考核意见
根据《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关于建立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和考核制度的通知》要求,省督导考核组依据《江苏省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和考核标准(试行)》, 于5月24日~26日对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政府2009年的教育工作进行了省级督导考核。期间,督导考核组听取了区政府教育工作汇报,查阅了相关文件、资料和帐册,实地考察了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长安中学、玉祈中心小学民主分校、长安农民工子弟学校、长安中心幼儿园、惠山区特殊教育学校、惠山区职业教育中心校、长安成教中心等13所学校,召开了辖区内教育系统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中小学校长、教师座谈会,走访了部分校长、教师。现将督导考核意见通报如下。
一、主要成绩
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建设城乡一体、充满活力、优质均衡、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惠山区促进经济发展转型,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2009年政府常务会议、区长办公会就争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区、兑现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理顺中小学办学体制、校园安全保卫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形成了决议或决定,并扎实推进。人大、政协等四套班子领导围绕薄弱学校改造、职业教育发展、教师绩效工资等专题,深入学校调查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各镇(街道)政府切实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支持薄弱村小改造、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大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教育、人事、财政、地税、综治等部门各司其职,为加快教育发展解难题。近年来,惠山区被省授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区、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区等称号,开创了教育工作新局面,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率逐年提高。
⒉依法增加教育投入,教育经费保障达到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