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加强和完善监督机制。强化行业自律和医德医风建设,坚决治理商业贿赂,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惩处力度。健全多方参与的社会监督机制。(市卫生局负责)
62.开展执业医师多点执业试点。放宽试点条件,鼓励卫生技术人才在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间合理流动。(市卫生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63.保障医疗卫生人员合理待遇。建立和推行改善执业环境的长效机制。(市卫生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负责)
64.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新增或调整医疗卫生资源在符合准入标准的条件下优先考虑社会资本。稳妥推进公立医院转制。(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卫生局负责)
65.积极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鼓励社会资本举办普通医疗机构,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发展高端医疗机构,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比例。构建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为辅的医疗服务体系。(市发改委、市卫生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负责)
三、保障措施
2011年度医改工作的实施时间为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各县市区和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强化督促检查,将医改实施情况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确保如期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医改工作的组织领导,尽快设立专职机构,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强、思想觉悟高、业务水平精的医改专职队伍,以适应医改工作任务的需要。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是本地医改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医改任务完成情况负总责,分管同志要具体负责、亲自抓。县级政府实行包干负责制,按照“一人一院(中心)”的要求,确定干部包干负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二)明确目标责任。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级各有关部门要分别按照与市政府签订的2011年医改工作目标任务责任书及我市医改主要工作安排,尽快完成各项任务指标的分解和细化实施方案的制定,进一步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中央提出的近三年医改目标任务和我市2011年医改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建立完善医改工作考核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医改实施进展情况和效果的监测评估,严格建立按月通报、按季考核、全年评估的绩效考核机制,每月对各县市区实施情况进行汇总通报,每季进行进度考核,年终对医改三年近期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同时,将医改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并将财政补助额度与医改任务完成情况和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奖优罚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