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转发《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三)深入学习宣传保障和改善民生法律法规,维护首都社会和谐稳定。从积极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学习宣传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劳动就业、教育改革、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公益慈善、优抚安置等法律法规,促进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体系建设。学习宣传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消防安全、防灾减灾、公共卫生等法律法规,坚决制止违法建设、违法经营行为,推进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学习宣传维权、信访、投诉、调解等法律法规,引导市民依法按程序表达利益诉求,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学习宣传维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权益等法律法规,进一步维护特殊群体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四)深入学习宣传社会管理法律法规,推进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法治化。结合城市运行对人口、交通、资源环境、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新要求,学习宣传人口计划生育、道路交通、文物保护、市容卫生、市政管理等涉及公共管理、公共秩序及公共规则方面的法律法规,增强市民现代文明意识。学习宣传有关燃放烟花爆竹、文明养犬、物业管理、垃圾分类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学习宣传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管理、基层民主自治、见义勇为、社工队伍及志愿服务、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法律法规,加快社会管理与服务创新。学习宣传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网络电信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促进文化市场管理。发挥司法和行政执法部门优势,利用各种办事大厅等服务场所,加大城市管理典型涉法案件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知法、守法自觉性,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五)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丰富“人文北京”法治内涵。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注重发挥首都资源优势,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将法制宣传教育渗透到文学、戏剧、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作品中,加强普法影视剧和普法卡通漫画等法治文化产品的创作和推广,增加产品数量,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广大市民对法治文化产品的需求。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发挥公共文化场所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鼓励各类文化团体和艺术工作者深入社区和乡村,创作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文艺作品,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