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27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占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60%以上。每年动态实施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00项以上,打造“百项技术改造示范工程”,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实现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到1%以上,重点企业达到3%;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达到5家、80家以上。重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突破。
实现技术装备水平提高。钢铁、装备制造、建材、化工、能源等传统产业的重点企业技术装备普遍得到改造,重点企业70%以上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30%以上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实现节能减排水平提高。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16%,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16%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5%,工业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均削减10%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均削减15%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
实现重点产业集中度提高。钢铁、装备制造、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的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实施技术改造,尽快提高经济规模,大企业(大集团)占整个产业的比重明显上升,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工业企业达到5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工业企业达到50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工业企业达到100家以上。
二、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重点
重点支持钢铁、装备制造、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对照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技术对标指标,开发一批高端新产品,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延伸与完善产业链,促进产业聚集,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钢铁。支持板带材、优质棒线材、高强度螺纹钢筋、优质高合金钢、管材、系列型材等六大精品钢材系列化整合、配套技术改造。支持钢材深加工,增加优质关键钢品种,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开展清洁生产,支持可循环工艺和新型节能降耗技术推广应用,发展循环经济。
装备制造。重点扶持高速动车组、光伏发电、汽车、船舶等整机与关键配套件发展,提升关键配套件工艺技术水平及配套能力,引导零部件企业向整机基地和园区搬迁改造。延伸高速动车、工程机械、专用设备、输变电成套设备、汽车、船舶、轨道交通等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