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海洋环境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海洋环保分级负责制逐步完善,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竣工验收及跟踪监管不断强化,陆源排海特征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投入运行。海洋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共布设海洋环境各类监测点536个,省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开始自主发布全省海洋预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强化,新建2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实施人工鱼礁建设和人工增殖放流活动,严格捕捞许可制度和伏季休渔管理,海洋渔业资源养护和海洋生态修复取得明显成效。

第二节 资源条件


  江苏沿海、沿江地区南连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域,北接环渤海经济圈,长江黄金水道横贯东西,具有江海交汇的独特区位优势。我省海洋资源丰富,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第4位,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海洋空间资源。江苏大陆海岸线长954公里,其中,粉砂淤泥质海岸线长884公里,约占海岸线总长的93%。近海海域面积约3.7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全省土地面积的37%。沿海有基岩海岛13座,岩礁11座。中部近岸浅海区分布有南北长约200公里、东西宽约90公里的黄海辐射沙脊群。海洋动力地貌条件独特,滩涂资源丰富,堤外滩涂面积约为5000平方公里(750万亩),约占全国的1/4,其中,潮上带滩涂面积307.42平方公里(46.12万亩),潮间带滩涂面积4694.2平方公里(704.13万亩),含辐射沙脊群区域理论最低潮面以上面积2017.53平方公里(302.63万亩),每年仍不断向外淤涨,构成我省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
  海运港航资源。淤泥质海岸和辐射沙洲内缘等复杂条件下建港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江苏潜在港口资源更加丰富。沿海港口岸线主要分布在连云港-灌河、废黄河口附近、辐射沙洲内缘海岸。条件较好的海港港址有14处,目前,已规划大陆海岸港区10处,正在研究选址3处。其中,可建设10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有连云港港和盐城港大丰港区、滨海港区及南通港洋口港区,可建5-10万吨级泊位的有南通港吕四港区、盐城港射阳港区等。国家正式实施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设计标准为5万吨级集装箱船双向、10万吨级乘潮通航,沿江海轮航道条件和建港条件将十分优越。
  海洋生物资源。江苏海域地跨暖温带和北亚热带,水温适中,长江等众多入海河流输送大量营养物质入海,生物生产自然条件较好。近岸海域浮游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浮游动物136种,浮游植物197种。近海拥有海州湾渔场、吕四渔场、长江口渔场和大沙渔场等,鱼类150种,贝类87种,海藻84种,文蛤等5种优势种生物量14.5×104吨。
  沿海风能和海洋能资源。江苏沿海面向南黄海, 地势平坦, 风功率密度较大,沿海岸地区年风功率密度可达100瓦/平方米以上,部分地区可达150瓦/平方米,近海大部分海域风功率密度超过350瓦/平方米,而强台风出现频率较小,适合建设大规模海上风电场;在国家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中,江苏沿海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是国家建设的第一个海上风电基地。潮汐能以辐射沙脊群中部海域和长江口北支最为丰富。波浪能以废黄河、射阳河口和弶港以东约200公里外海最为丰富。
  滨海旅游资源。江苏沿海拥有基岩海岸、沙滩海岸、淤泥质海岸、基岩海岛等,拥有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海岸湿地和独特的辐射状沙洲,有丹顶鹤、麋鹿2个国家级珍稀动物自然保护区和蛎岈山牡蛎礁、海州湾海湾生态与自然遗迹2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花果山、狼山、范公堤等自然景观及新四军纪念馆、盐文化博物馆等人文景观遍布沿海各地。海洋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第三节 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海洋经济快速增长的黄金期,我省海洋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对海洋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作出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部署,为深入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依托海洋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江苏沿海地区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叠加效应,成为推动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将进一步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我省沿海地区面临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机遇;我省沿海大规模基础设施网络和创新型省份建设,将进一步夯实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为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专栏3 海洋经济与沿海经济


  海洋经济与沿海经济是两个既相互交叉又有所区别的概念。
  海洋经济以产业为纽带,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总和。沿海经济具有显著的区域经济特点,从全国来看,通常是指拥有海岸线的省份所有经济活动的总和;从沿海省份来看,通常是指拥有海岸线的地级市所有经济活动的总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等都是以沿海经济作为规划的主要内容。
  作为沿海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海洋经济是江苏沿海开发的切入点,是振兴沿海经济和苏北经济的重要引擎,也是江苏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由于并非所有海洋产业都只能布局于沿海区域,因此,海洋经济与沿海经济又有所区别。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水利用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滩涂农林业、沿海临港工业等产业活动,都是在滨海区域和海洋进行的,属于海洋经济和沿海经济共同的范畴。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设备制造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等产业,在非沿海市、县进行时,也应纳入海洋经济范畴。由于长江下游地区具有深水航道和深水岸线及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我省海洋交通运输、海洋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在沿江区域的发展超过沿海区域,形成了独特的布局于沿江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带。
  


  同时,我省加快海洋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全国沿海各地尤其是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掀起新一轮海洋开发热潮,“百舸争流、竞相发展”,我省海洋经济实现“洼地崛起”的紧迫感进一步增强;江苏近岸海域生态脆弱,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海洋环境压力大;海洋经济总体规模小,海洋产业结构趋同,空间布局不够合理;海洋科技投入不足,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能力较弱;陆海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亟待完善。这些都给我省海洋经济进一步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

专栏4 2009年江苏省与其他沿海省份海洋经济发展指标比较

省 份

海洋生产总值(亿元)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

生产总值比重

广 东

6661.0

39081.6

17.0%

山 东

5820.0

33805.3

17.2%

上 海

4204.5

14900.9

28.2%

浙 江

3392.6

22832.4

14.9%

福 建

3202.9

11949.5

26.8%

江 苏

2717.4

34457.3

7.9%

辽 宁

2281.2

15065.6

15.1%

天 津

2158.1

7500.8

28.8%

河 北

922.9

17026.6

5.4%

海 南

473.3

1646.6

28.7%

广 西

443.8

7700.3

5.8%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