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切实抓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积极贯彻落实《全国新增500亿公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认真组织实施《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2008-2020年)》,进一步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培育涵盖良种开发、粮食生产、粮食收储、粮食加工、食品加工、物流销售、循环利用等环节的完整粮食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通过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和品质,确保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45亿亩以上。在粮食主产区的95个县(市、区),实施水利设施、基本农田、防灾减灾、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生态、粮食物流、农业机械化等八大工程,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改造中低产田1000万亩,建设高产稳产田1000万亩,实施土地整理1000万亩,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850万亩;以建设“吨粮田”为目标,力争每个县(市、区)建设1-2个万亩高产示范方。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秋粮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到50%,实现粮食耕种收一体化、标准化作业。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探索建立有利于粮食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产业,提高粮食转化增值能力。进一步做大做强面业,依托三全公司、思念公司、白象集团、金苑公司、海嘉公司、莲花集团、天冠集团等龙头企业,加快推进主食工业化,提高面粉加工集约化水平,大力发展终端面制品,拓宽玉米、杂粮的开发利用渠道,壮大速冻食品加工产业。振兴豫酒,以宋河、杜康、金星等知名品牌为重点,扩大优势中高端白酒、啤酒生产规模。加快发展饲料产业,加强小麦型配合饲料、新型饲料酶制剂、热敏性饲料添加剂等的研究开发,重点把郑汴饲料主产区打造成为全国高科技饲料生产基地,努力把我省打造成为全国首要的粮食加工强省。
完善粮食物流体系。充分发挥我省靠近国内主要粮食消费区的优势,大力建设连接东西南北的便捷粮食物流通道,大幅度提高粮食及制成品输出能力。培育一批年营业收入超过5亿元的大型粮食流通企业,建成5个产值超20亿元,具有粮食收购、仓储、运输、交易、精深加工等综合功能的大型粮食现代物流园区,建设12个市级粮食物流中心、109个散粮汽车运输物流节点和周口市5000万公斤散装码头,将全省粮食物流散化量占总粮食流通量的比重提升至80%,确立我省在黄淮海地区小麦输出通道上的主导地位和郑州在国家粮食物流体系中的中心枢纽地位。
2.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认真组织实施现代畜牧产业发展规划,按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信息化发展方向,大力调整畜禽结构,坚持“提猪、扩牛、壮禽”的方针,重点提高生猪产业竞争力,扩大奶牛、肉牛等优势产品的规模,进一步壮大禽类生产。大力调整畜牧业空间结构,加快发展相对集中的畜产品优势集聚区和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重点打造优质肉类产品4000亿元产业链条和优质乳品500亿元产业链条。到2015年,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40万吨、460万吨和620万吨以上,确立我省全国优质畜产品生产核心区的地位,推动我省由畜牧大省向畜牧强省跨越。
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和生产布局,重点提高生猪产业竞争力,扩大奶牛、肉牛等优势产品的规模。大力发展优质安全畜禽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集群。巩固提高京广铁路沿线、南阳盆地和豫东平原的传统生猪产区生产能力,扩大豫西、豫南浅山丘陵区的生猪养殖规模。继续抓好沿黄地区和豫东、豫西南“一带两片”奶业基地建设,加快良种奶牛推广改良步伐,鼓励发展牧场式生态养殖,建设奶牛专用牧草生产基地。支持建设良种肉牛规模养殖场,重点发展豫西南和豫东平原两大肉牛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豫北、豫东肉禽和豫南水禽生产基地,重点发展集约化规模养殖场。实施畜禽良种繁育推广工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造工程和动物防疫体系、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和追溯体系建设项目,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扩大畜产品加工业规模。实施一批大型畜产品加工项目,提升全省肉制品、乳制品、蛋品的加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扩大肉类加工规模,推进传统中式肉制品现代化改造和工业化生产,大力发展冷鲜分割肉、调理肉制品、熟肉制品等主导产品,积极开发新型高端肉制品,新增生猪加工能力1500万头,肉牛加工能力150万头,肉禽加工能力5亿只,肉羊加工能力500万只。提升奶类加工水平,大力发展婴幼儿配方奶粉,加快提高奶酪、黄油为主的奶制品精深加工能力,重点建设年加工能力50-100万吨的乳制品生产项目。提高蛋品深度加工能力,重点发展液态蛋、蛋白粉、蛋黄粉、核黄素、卵鳞脂等加工产品。鼓励龙头企业加大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力度,重点开发符合消费结构变化、市场潜力大的新产品,推进全省畜产品加工业向高附加值、外向型精深加工转变。
大力发展畜产品冷链物流。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城镇体系建设布局一批生鲜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配备节能、环保的长短途冷链运输车辆,推广使用全程温度监控设备;建立全程“无断链”的肉类冷链物流体系,重点发展猪肉冷链物流,减少生猪活体的跨区域运输。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到2015年,力争新建冷库270万立方米以上,肉类的冷链利用率达到40%以上,发展壮大2-3家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冷链物流领军企业,初步确立郑州全国重要冷链物流中心的地位。
3.加快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积极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花卉园艺、林果、蔬菜、茶叶、中药材、油料、棉花等高效经济作物。重点打造优质蔬菜、优质棉花2000亿元产业链条,优质林产品1000亿元产业链条,优质油料、优质茶叶500亿元产业链条,优质水产、优质中药材、花卉园艺产业200亿元产业链条。培育一批全国知名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将特色高效农业打造成为我省现代农业的先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