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力争到2015年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加快县乡路及配套大中桥建设,进一步完善通村公路网,实现“乡乡联、县县畅”。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扩大集中供气规模。积极发展太阳能、小水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实施农田机井通电工程。

  3.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巩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重点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健全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统筹农村便民服务设施建设。

  4.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大扶贫投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加快解决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问题。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加强以工代赈工作,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对偏远山区、生态脆弱区和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众,有序开展易地搬迁扶贫。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加大对革命老区县、贫困县、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县的扶持力度,在交通、教育、民生、生态、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5年内力争完成5000个左右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整村推进扶贫任务,再解决5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问题。

  专栏4
“十二五”时期农村基础设施工程项目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2999.7万农村居民和630.3万农村中小学在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力争将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80%左右。

  农村公路建设工程。提高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加快县乡路及配套大中桥建设,进一步完善通村公路网,实现“乡乡联、县县畅”。

  农村沼气建设工程。在适宜地区新发展农村户用沼气100万户,建设大中型沼气示范工程1000处、农村沼气服务网点1000处。

  农村电网改造工程。2012年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实施农田机井通电工程。

  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完成现有37万户危房改造任务,国有林场职工危房改造5866户。

  农村清洁工程。推行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模式和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四、现代农业发展布局

  结合中原城市群、黄淮海平原和豫南豫西豫北山丘区的不同特点和资源优势,积极拓展农业的供给保障、生态防护、景观美化、休闲观光等功能,打造以都市农业区、规模高效农业区、生态绿色农业区为增长极,以现代农业先导示范区为增长点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形成不同特色的“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

  (一)围绕中心城市建设都市农业区

  拓展农业衍生服务功能,大力发展具有观光、休闲、旅游、生态、科技示范功能的城市服务型农业,实现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推进。围绕城市发展定位,对都市农业进行分层布局。在城市市区,以优化环境、改善生态、美化城市、服务城市为目的,重点发展城市景观农业、会展农业、森林公园等。在城市郊区,以生产、生态和生活休闲功能为重点,重点发展绿色蔬菜、高档花卉苗木等精准设施农业,结合农业科技的创新转化,建设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积极发展集自采、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大力发展都市型鲜活、半成品等食品产业和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重点建设郑州食品产业基地和雨润郑州国际农产品采购中心等项目,进一步扩大漯河“中国食品名城”的产业规模。

  (二)在黄淮海平原和南阳盆地建设规模高效农业区

  这一区域以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与工业精深加工链条的无缝对接为目标,重点提升大宗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水平,全力拓展产品加工深度和资源利用深度,强化保障性基本农产品生产功能,建设成为农业现代化与工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示范区。“十二五”期间,加快推进粮食、棉花、油料、肉类、乳品等大宗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重点打造95个粮食主产县、51个棉花大县、40个油料大县、69个生猪大县、52个奶业大县、30个肉禽大县、20个蛋禽大县、15个水禽大县,并吸引粮食、油料、肉类、禽蛋、饲料、酿酒、棉纺等方面的精深加工能力向该区域集聚,努力把黄淮海平原和南阳盆地建设成为国家粮食稳定增长核心区、大宗农畜产品生产供应保障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示范区。

  (三)在豫南豫西豫北山丘区建设生态绿色农业区

  按生态规律和绿色农产品标准要求,在这一区域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突出优势农产品的区域特色和高效致富功能,建设成为农业现代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点区域。从编制生态绿色农业区建设的专项规划入手,重点发展肉牛、肉羊等食草型畜牧业和林果、中药材、茶叶、食用菌、烟叶、桑蚕等优势特色农产品以及绿色粮油等的生产。突出抓好优质水果、道地中药材、优质茶叶等标准化生产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重点打造30个肉牛养殖重点县、47个肉羊养殖重点县、54个优质林果重点县、23个茶叶重点县、20个中药材重点县、20个食用菌重点县、24个桑蚕重点县,积极引进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全国知名的优势绿色农产品品牌,加快生产加工基地与国内外知名物流商和物流网络的结合,促进特色农产品出口外销,实现农业增效与生态建设的双赢。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先导示范区

  依托已批准建设的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聚区,围绕十大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建设50个左右现代农业先导示范区。加快建设郑州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尽快发挥其对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在先导示范区内,通过整合投资和产业融合,建立以规模化生产基地、精深加工基地和物流节点为主的全链条、全循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并结合城镇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产业、人口、土地、村镇逐步集聚,到2015年,力争使先导示范区的产业规模均达到200亿元左右,成为我省“三化”协调发展的先导试验区和示范区。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