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全面推进草原保护建设的实施意见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全面推进草原保护建设的实施意见
(甘政发[2011]84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17号)和国务院出台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有力促进我省草原保护和建设工作,结合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重要意义
  (一)落实补奖政策是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举措。我省是全国六大牧区之一,全省拥有草原268亿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94%,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241亿亩。这些草原不仅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土地类型,而且是全省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长江、黄河、内陆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和补给区,是阻挡河西风沙源区沙尘、保护河西绿洲的重要生态屏障。落实补奖政策对于促进草原保护建设,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维护全省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落实补奖政策是促进农牧民增收、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草原是我省牧区几十万牧民生活的家园和生产资料,是草原畜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草食畜牧业是我省重点培育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全省有一半以上的农村人口依靠草畜业增加收入。落实补奖政策既可以直接增加农牧民收入,又可以加强饲草基地建设,推进农牧互补,提高草畜业效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三)落实补奖政策是促进牧区经济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草原牧区是我省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草原牧区也是民族宗教工作的重点地区,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任。落实补奖政策,有利于全面推行草原禁牧、草畜平衡制度,建设优质饲草料基地,改良牧区牲畜品种,发展舍饲养殖,转变牧业生产方式,对于推动牧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牧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以保护草原生态、加强草原建设、促进牧民增收为目的,以落实草原经营管理制度为基础,以强化草原执法监督为保障,以加强草原监测为支撑,全面落实草原补奖政策,促进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增强畜产品生产和供给能力,稳定提高农牧民收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