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发展规划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发展规划的通知
(川府发〔2011〕24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

  现将《四川省“十二五”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发展规划》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七月十五日

  四川省“十二五”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为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对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根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的意见》(川办发〔2010〕85号)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战略需求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省农业科技工作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为重点,整合科技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加速成果转化,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加强,成果应用推广显著加快,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正加速向农业强省迈进。

  1.农业科技投入稳步增长。“十一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三农”工作,坚持走创新型农业发展道路。省政府建立了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领导小组,农业科技工作得到显著加强。全省财政科技拨款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2006年的0.17%增至2009年的0.21%。2009年,省、市、县三级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总计30.1亿元,居全国第14位,较上年增长16.5%,高于14.1%的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

  2.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我省育成通过国家和四川省审定或认定的农作物新品种375个,畜禽水产新品种(配套系、新品系)24个,创造可直接应用于育种的新材料1100余份,品种权申请和授权数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7项;225项农业成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35项、二等奖61项。2010年,我省7项农业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占全国农业类科技进步奖总数的28%,居全国首位。

  3.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加快。“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我省应用农业科技成果1734个,应用率达70.8%,获奖成果、审定品种、授权专利应用率分别为92.9%、67.9%和58.1%,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成果的应用率均在70%以上。主要粮食作物、生猪、家禽和水产良种覆盖面分别达95%、67%、83%、85%。标准化种养殖技术和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不断推广,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农业机械总动力从2005年的2182万千瓦增加到2010年的3155万千瓦。农业科技转化项目培育年销售额500万以上的农业企业260多家,发展壮大了粮食、生猪、泡菜等20多个优势特色产业。

  4.农业科技体系基本形成。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全省建有省级以上农业重点实验室20个、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5个、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2个,有涉农高等学校30个、涉农科研院所68个。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全省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223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93个,农业科技专家大院近300个,科技特派员8000余名,省级统筹城乡发展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已建成村级科技信息服务站65个。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建成涵盖农业、畜禽、水产领域的省、市、县、乡综合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现有市(州)农技推广机构60个,县和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分别为651个和8995个,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325个。基层在编农技推广人员已达到11.13万人,其中畜牧技术推广人员已延伸至村。

  5.新农村建设科技支撑作用明显。建成优质水稻、饲用玉米、商品蔬菜、茶叶和蚕桑等16个优势产区,农业优势产业区域布局初步形成。电话入村率、自来水受益率、农村广播和电视覆盖率稳步提高,以沼气工程为重点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农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2457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082亿元,年均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2803元增长到2010年的5140元,年均增长12.9%,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