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存在问题。
1.农业科技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工作涉及部门多、层次多,科技资源分散,可能出现竞争项目、重复立项等问题,有限的财政资金使用不尽合理,吸引社会投资不足。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存在越位、缺位、错位现象,农业科技推广与农户生产需求脱节。
2.农业科技有效供给不足。一方面,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农民素质较低,对农业技术尤其对规模化种养殖技术认识不够、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农业单项技术多、综合配套技术少,常规技术多、先进技术少,一般品种多、突破性品种少。2009年,全省推广水稻、玉米、小麦和油菜品种共648个,其中推广面积100万亩以上的仅6个,占总数的0.9%。
3.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滞后。我省农技人员的编制和工资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线断、网破、人散的不利局面得到很大改善,但农技推广人员数量总体上仍显不足,平均每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要服务2290亩耕地。同时,农技推广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农技人员收入偏低,职称评定、绩效考核与转化推广之间的协同机制不完善,农技人员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基层普遍难留人才。
(三)发展机遇。
1.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农业是基础性战略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离不开科技支撑。国务院提出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有三个涉农(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2011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水利发展和水利兴农的宏伟目标,为农业科技服务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
2.我省“两个加快”的科技使命。我省正处于“两个加快”的攻坚阶段、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的重要时期、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和打造“全域灌区”的关键时期,农业科技工作担负着重要使命。必须推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培育新型农民组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农村非农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
3.加快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重要机遇。今年4月10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
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农作物种业已成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面对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重要机遇,要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企业主体,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坚持扶优扶强,着力培育一批突破性优良品种,加快推进“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建设。
4.低碳高效农业的全球趋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性致灾天气明显增加,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目前,各国正积极发展和应用推广农业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农林复合系统、土壤固碳以及节水灌溉等低碳农业技术,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5.农业生物技术的重大进展。农业生物技术迅猛发展,转基因作物商业化进程不断加快。2009年,农业部批准了转基因Bt水稻和植酸酶玉米的生物安全认证,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我国农业资源丰富,作物特别是水稻育种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以转基因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必将加速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变革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亚洲乃至世界农业产生重大影响。
(四)战略需求。
1.保障粮食安全需要科技突破。确保我省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依靠科技,深入挖掘生物遗传潜力,选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攻克一批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关键技术,以提高粮食大面积单产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统筹城乡发展需要科技引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三化”联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迫切需要积极发展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应用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农民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