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水土保持。加强全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进行土地荒漠化过程研究,强化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治,建立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模式。强化若尔盖湿地的水循环过程研究,揭示其退化机理,探寻有效的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加强区域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进行区域地质灾害危害性评判和综合防治。
(七)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领域。
1.环保型肥料。以生态、高效、环保肥料开发为重点,开发新型环境友好型肥料,开展新型复合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农艺配方与制粒技术研究,开展复合抗逆型微生物肥料研制与施用技术研究,突破微生物有机肥料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
2.农药创制。研制第三代新型高效杀菌剂、广谱高效杀虫剂、生物农药、新型特效生物除草剂、农用抗生素,加强生物筛选模型、制剂标准化技术研究。研制安全、低残留、高效的新型疫苗和生物兽药,研制快速检测技术和诊断试剂盒、高效安全疫苗和生物鱼药产品,加强生物“五剂”(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酶制剂、微生态制剂和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和产业开发。
3.生态农业。加大低碳经济和循环农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引进、研发和推广,在生态位协同循环农林、粮经、种养复合系统共生循环模式、农业生境过程控制及种养废弃物循环高效利用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推进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和污水向肥料、原料、燃料及饲料等的资源转化。
(八)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领域。
1.农牧业生产装备与设施。支持种苗生产、农机智能装备、设施农业装备、畜牧业装备与设施等设施农业高效率和高效益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推广轻便、耐用、低能耗的中小型耕种收和植保机械,推进丘陵山区主要粮油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发展中小微型农机具,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具和新技术。
2.产地商品化处理装备与设施。深入研究分离、修饰、包装材料、加工装备和质控等食品加工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开展农产品整修、洗涤、预冷、分级、包装、表面涂剂、辐射与化学处理、农产品质量检测、产品交易技术创新与集成,在小型、轻便、多功能农产品精深加工成套设备引进、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突破和进展。加强畜禽屠宰加工、冷链储存和仓储设施建设。
四、重点任务
(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
1.突破性农作物及畜禽水产新品种选育科技专项。加强农作物及畜禽水产突破性优良新品种选育和配套技术研究。把加快良种培育、做大做强种业作为战略举措来抓,着力培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安全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引导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从事育种基础性、公益性研究;鼓励科技资源向种子企业流动,加大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的扶持,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加强种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开展优质、高产、抗病、抗逆、安全农作物品种选育、种质资源创新及品种引进工作。在加强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油菜新品种选育的同时,选育和引进有较大市场潜力的优质、多抗、专用、特色果蔬茶、林竹等经济作物新品种。开展川产道地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农作物新品种试验体系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及标准化种植技术研究。开展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和品种审定后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真实性等追踪检测。开展猪、鸡、牛、羊、兔等优质、高效、安全畜禽水产新品种的选育,加速畜禽水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2.农作物及畜禽水产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科技专项。重点研究水稻、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和油菜等主要粮油作物周年持续丰产栽培技术,筛选适合不同区域特性的农作物主导品种,开展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研究和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种子、种畜禽、水产良种、肥料、饲料、兽药、大气环境、水资源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开展土壤环境质量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的研究。在现代无害化生产关键共性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产品和环境化学污染物快速在线检测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建立农畜水产品标准化生产与追溯体系方面取得新进展。重点围绕禽流感、口蹄疫、猪链球菌等重大动物疫病,加强病原生态学与流行病学研究、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研制与开发、阻断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猪链球菌感染人防控技术研究,开展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以及重大动物传染病防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