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农产品精深加工与副产物综合利用科技专项。重点围绕功能性成份提取、贮藏保鲜、生产、流通和改造传统农产品加工方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产品加工业升级。粮油重点开展稻谷、油菜籽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新产品的研究开发;畜禽重点开展特色优质风味肉制品、蛋、乳制品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装备技术研究开发;果蔬茶重点开展冷贮和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设备研究开发;特色农产品重点开展深加工关键技术及设备研究开发。研究天然活性物质提取、分离和纯化新技术和新工艺,粮食产后减损及绿色储运技术与设施,鲜活农产品保鲜与物流配送及相应的冷链运输系统技术。围绕低碳农业和生态农业建设,重点研究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新技术;加强果蔬茶无废弃开发,研究植物残渣、动物加工下脚料资源化处理新技术、动植物生产物互相转化利用生态新技术;鼓励并支持研究沼气能源利用新技术。
(二)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1.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工程。构建技术链,支撑延长产业链,促进技术链与产业链融合。围绕生猪、油菜、食用菌、薯类、酿酒高粱、泡菜、猕猴桃、茶叶、中药材、水产品等优势特色产业,开展农业装备、生产、加工、物流和市场等环节技术链集成示范。农业装备环节主要集成和示范现代农业机械利用的配套技术及其基础设施,智能温室、标准大棚及其喷、滴灌等设施的推广和配套技术;农业生产环节主要集成和示范高效轻简清洁种植、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和标准化健康养殖等技术;农产品加工环节主要集成和示范农产品初加工、分级、包装等技术;物流和市场环节主要集成和示范冷链运输体系建设,示范农产品质量和农产品化学污染物残留快速检验检测技术、电子商务技术、市场信息技术、物流配送和管理技术,打造形成省级或区域农产品市场信息中心、价格形成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质量检测中心。
2.农业科技园区推进工程。围绕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以新农村示范片农业科技园区为核心,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和新机制的示范推广,推进良种、良法、良壤、良灌、良制、良机配套,发挥园区对区域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探索农业科技园区土地、税收和金融等优惠政策,创新园区发展模式,优化园区管理机制,推进产学研结合,鼓励以园区为基地广泛开展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把农业科技园区建成区域成果孵化基地。
3.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结合“新建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再造一个成都平原”规划,实施田间排灌、田型调整、地力培肥等工程技术,推广耕地恢复提高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围绕主产区粮食增产目标,坚持技术集成、技术创新与示范应用三条路线并举,创新和集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作物大面积丰产栽培技术体系,建成一批粮食高产示范基地。大力开展大面积粮食作物丰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和粮食产后减损增效技术研究,狠抓“一田三区”(攻关田、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建设,促进全省粮食大面积持续增产。
4.科技富民强县促进工程。以农民增收和壮大县域经济为目标,以特色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为切入点,通过技术开发和组装配套,转化先进技术,开发创新产品,创建知名名牌,提高市场效益,提升农业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开展畜禽适度规模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地方特色、特种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优质高效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关键共性技术的创新、集成和示范。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特色效益农业,推进农业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5.科技特派员创业工程。围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建设一批产业科技特派员团队,以科技创新创业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围绕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建设一批项目科技特派员团队,推进项目、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等创新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积极发展新型农村科技服务组织,建设一批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发展,加快先进适用技术进村入户,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探索农产品与市场直接对接的机制,拓展助农增收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