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整合现有的“三农热线”、四川农业科技网、农业科技110、四川粮网、成都电子商务平台等信息化服务平台,集成农业科技110、农村电子商务、现代农业物流、村村快速建站系统的信息化网络应用技术,重点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成一批村级信息服务示范站,为广大农村提供科技信息、远程教育、现代物流、市场营销、劳动力就业、社会保险、合作医疗等各类信息服务。整合涉农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信息资源,加强农业共享数据的采集、管理和发布。
7.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综合示范工程。以新增节水灌面为全省节水灌溉发展目标,以规模化示范区建设为推动全省节水灌溉发展的重点,在成都市、眉山市、攀枝花市建设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综合示范区。重点建设中小型灌区田间工程的综合配套节水改造项目;适当修建水窖、水池等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抗旱水源,充分利用地形发展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的管灌、自压喷灌、微灌。
(三)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促进先进适用技术进村入户。
1.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从挖掘作物遗传增产潜力、提升耕地生产潜力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三个方面开展高产高效现代农业试验示范,抓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根据优势主导产业布局,建设一批省级和县级良种繁育基地,加快我省“十一五”期间育成的突破性农作物新品种的示范推广,保障优质、高产种苗供应。集成耕地与产粮能力监测、土壤质量保育、农业技术等技术,按照规模化建设、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的要求建设一批示范基地,在优势核心县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努力促进产业基地单产、质量、效益和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
2.新增林业产值千亿示范工程。根据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要求认真谋划、建设一批特色优势明显的大项目,用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强化科技支撑,针对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培育、林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积极开展关键性技术研究与推广,为林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加大示范引导,根据现代林业产业的基本要求,加快建立不同类型的示范区,带动其他地区加快发展。
3.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工程。加快我省“十一五”期间育成的畜禽新品系的示范推广,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畜禽良种,确保品种来源清楚、检疫合格,做到畜禽良种化。科学合理布置养殖场(小区),高标准建设畜禽圈舍,饲养和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做到养殖设施化。大力推进成熟的集成技术、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做到生产规范化。完善防疫设施,健全防疫制度,科学实施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对病死畜禽实行无害化处理,做到防疫制度化。畜禽粪污处理方法得当,粪污排放达到相关标准并实现资源化利用,实现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清洁生产,做到粪污无害化处理。
4.粮食作物高产高效创建工程。把高产高效创建作为粮食生产的重要手段,在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深入推进。在88个粮食重点县全面推行高产高效创建,重点抓好粮食产量5亿斤以上的主产区创建工作,选择条件好的县、乡开展整建制创建活动,有效带动全省大面积平衡增产。实施良种良法入户到田工程,推进行政、科研、生产大协作,大力开展“四新”示范和“六良”配套,普及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模式,建设新品种展示园、新技术示范区、新模式示范带、新机制推进点,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新品种供种率、新技术到田率、新模式普及率达到100%,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实现全覆盖,带动全省粮食主产区优良品种普及率达95%以上、实用增产技术推广面达到85%以上。
5.优势水产品标准化示范工程。因地制宜推广优势水产良种,加快水产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集成水产良种繁育、饲养管理、水质调控、病害防治、饲料营养、养殖机械等先进适用配套技术,建设一批水产优势品种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实现产地规模化、无害化,生产过程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销售品牌化。促进产地基地规模、质量、效益和安全水平大幅提升,带动水产业向现代渔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