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中小学教师教育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改革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跨专业、跨院系选课制,建立健全第二学士学位、主辅修制,大力培养专业硕士。推进实践取向的教师培养模式改革,聘请熟悉基础教育的教研员、一线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参与师范生的培养与指导;加强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把顶岗实习、大学生社会实践等活动制度化;严格师范生基本功达标训练与考核。进一步完善师范院校免费师范生就业机制,鼓励、支持免费师范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加强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探索农村小学复合型教师培养模式。积极推广幼儿教师“3+2”衔接培养模式,试点开展幼儿教师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为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提供师资储备。

  (二)实施幼教师资全员培训“春苗计划”。

  按照《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要求,开展幼儿教师全员专业技能提升培训,将民办、公办幼儿教师培训纳入师资培训和继续教育体系,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通过电大、函授、离职进修、自学考试等形式,努力改进幼儿教师的学历结构体系。每年按4:6的比例安排公办、民办幼儿教师参加市级培训,将岗位培训作为幼儿教师资格认证的基本条件。开展幼儿园园长层级培训,针对未参加岗位培训的幼儿园园长开展任职资格培训,选派参加过岗位培训的园长在市内高校接受提高培训,选派市级示范幼儿园园长赴市外名校从事高级研修。

  (三)实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春蕾计划”。

  围绕统筹城乡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完善五年一个周期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深入推进全市新一轮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采取“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远程培训”等多种有效方式,确保每位教师5年累计接受不少于360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继续实施“国培计划”,大力提升农村薄弱教师群体的教育教学能力;逐步推行城区教师置换脱产研修,每年遴选一批教师,接受一学期左右的系统培训。制定校本教研的长效机制,评选一批校本教研示范校。集合优质资源针对边远地区开展远程研修,为教师提供终身学习平台。实施培训者培训计划,充分发挥培训者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探索市、区县教师联动培训机制,区县申报需求,市里评审立项。鼓励农村中青年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历水平。

  (四)实施中职教师素质提升“春笋计划”。

  研究制定中职学校教师编制标准,改革中职教师补充和准入制度,完善待遇、职称评审和奖励等配套机制。创新中职师资培训模式,新建、新增一批教学实践基地和教师培训基地。持续开展以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培训,开展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骨干教师提高培训、“双师型”教师培训、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德育教师及班主任培训。选派教师深入企业接受实践培训,组建专家讲师团,分片区或直接到校开展送教上门培训。加强区县专职职教教研员配备,逐渐形成整合“高校专家、职教教研员、一线教师、企业培训师”资源的职教培训师资团队。结合中职教师能力标准,首批开展计算机、旅游、电子、机械制造四个专业的培训课程及资源建设。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