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
(一)加强统计信息化基础建设。各级政府要把统计信息化建设项目纳入本地信息化建设专项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根据统计调查和普查需要,建立统计网络专线,配置相关设备,实施统计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统计资料灾难备份系统建设。加快统计系统综合性门户(网站群)平台建设,在统计系统内部率先实现网络信息共享,进而逐步实现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统计信息网络共享。市、县区统计部门要尽快建立数据处理平台,做好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的软硬件配套工作。“三上”企业要首先配置统计专用计算机及配套设备,并接入全市统计网络。
(二)开展数据库建设与应用。利用历次经济普查、农业普查、人口普查等大型普查和各项统计调查数据,逐步建立健全全市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和统计电子信息系统。要按照开发应用并重、信息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健全全市统一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各级统计部门要及时更新维护基本单位名录等数据库。各级编制、民政、工商、质监和税务等部门要定期向同级统计部门提供单位名录库资料。
(三)改革数据采集处理方式,推行企业一套表和联网直报。实施报表布置和填报、数据处理、信息发布的电子化、网络化。在全市采用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平台,实行电子报表和网络系统直接报送、处理统计报表。按统计要求应通过互联网报送统计报表的统计调查对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联网直接报送。
五、全面提高统计服务监测水平
(一)进一步提高统计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宏观经济监测体系,密切关注经济发展动向、把握经济发展态势,及时跟踪消费品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指数、用电量、城乡居民收入、交通运输量、财税收入、存贷款余额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和趋势性问题,对形势发展做出预见性、前瞻性的判断,及时提供统计数据、分析报告和咨询建议。要针对经济形势变化快的特点,将定期调查和临时性调查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信息收集处理,加快信息上传下达,提高对经济运行动态监测的频率,充分发挥统计调查部门“经济社会晴雨表”的作用。要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对我市的影响、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在我市的实施情况,通过对消费、投资、出口、物价、信贷、企业效益以及民生等统计数据的分析,科学评估我市实施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节奏和效果,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为各级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